这个村和尚,少人能近傍。
墨漆粗竹篦。
佛来也一棒。
没秋毫人情,有万千无状。
慈悲时观音菩萨之所不如,瞋恚时阿修罗王亦难比况。
世上可曾可恶者是这船底阿师,如何,也有人画渠供食。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吴提弄请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村庄里的和尚形象,表达了对这个和尚的赞美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吴提弄请赞
这个村和尚,少人能近傍。
墨漆粗竹篦。佛来也一棒。
这位村庄里的和尚,很少有人可以与他亲近。
他手中拿着粗糙的竹篦,涂上墨漆,像佛降临一样,一棒就能解决一切。
没秋毫人情,有万千无状。
慈悲时观音菩萨之所不如,瞋恚时阿修罗王亦难比况。
他没有丝毫人情味,却有无尽的无状之能。
当他慈悲时,观音菩萨也难与之相比;当他愤怒时,阿修罗王也难以比拟。
世上可曾可恶者是这船底阿师,如何,也有人画渠供食。
在这世上,是否还有什么可怕的事物能与这位和尚相提并论呢?然而,即便如此,也有人为他画渠供食。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村庄里的一位和尚,展现了他的特殊之处。和尚虽然与世隔绝,但他的境界超越常人,具备超凡的力量和智慧。他的竹篦代表着对众生的教化,佛陀的力量在他的手中得以体现。诗中提到他缺乏人情味,这是指他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束缚,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他既能表现慈悲,超越观音菩萨,也能表现愤怒,超越阿修罗王。这种无情无状的状态使他成为世间罕见的存在。
尽管如此,诗中也提到有人为这位和尚画渠供食,显示了他对周围村民的影响力和关怀。这种关怀并不是情感上的,而是一种超越个人的普遍利益的关怀。通过这种方式,诗词传递了一种对于超越世俗的力量和境界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和尚的特殊境界和对他的赞美。它呈现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对超越世俗的境界的向往。
岁去愁终在,春还命不来。长吁问丞相,东阁几时开。
屈指西风阅岁华,半年行役苦思家。彩衣归去亲闱好,画角吹残客梦赊。病里中秋慵见月,醉中九日强簪花。朅来又过书云候,节物催人一可嗟。
西风挽不来,残暑推不去。出门厌靴帽,税驾喜巾屦。道山邻日月,清樾深牖户。同舍多望郎,闲官无窘步。少监岩壑姿,宿昔廊庙具。行趋补衮职,黼黻我王度。归休饮热客,觞豆愆调护。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寄声旧僚属,训诂及匕箸。尚怜费谏纸,玉唾洒新句。北焙碾玄璧,谷帘
尝思紫阳翁,功德不下禹。平生五人伦。叔世一天柱。海岳久亭毓,二仪厚付与。高明挂秋月,精细破毫缕。举目无荀杨,浑身是伊吕。百年嗣程邵,千载承邹鲁。直上接勋华,益远益不御。本原无不见,支派自循序。遂令天叙秩,有目得再睹。建绍乾淳间,三网散无主。仇雠操太阿,利欲
卷帘试约东君问,花信风来第几番。
强开尊酒向陵看,忆得君王旧日欢。不觉馀歌悲自断,非关艳曲转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