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为计未为深,洗耳如何不动心。
到此洒然如世外,何尝更有事来侵。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污亭》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污亭》
许由为计未为深,
洗耳如何不动心。
到此洒然如世外,
何尝更有事来侵。
译文:
许由为了计谋尚未深入,
洗耳朵又如何不动心。
到了这里如同世外桃源,
又何曾有事情来侵扰。
诗意:
《污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逃离尘嚣、追求宁静的愿望。诗中的“污亭”是指世俗繁华之地,而“洗耳”则是指洗去尘世琐事的心境。诗人许由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心灵得到净化,摆脱了烦忧和纷扰,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许由的心境描写,表达了邵雍对于追求宁静和摆脱尘世纷扰的向往。诗中的“洗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灵的净化和超脱尘世的愿望。诗人通过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将人们引入一个宁静的境界,使读者产生对于远离喧嚣的向往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心灵净化和远离尘世纷扰的追求。通过将许由置身于宁静的污亭之中,与世隔绝,体验到一种超然的心境。这种境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使人心灵得到平静与宁静。诗人通过对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于内心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宁静和自由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尘世纷扰与内心宁静的启示。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心灵净化和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
自言婚嫁毕,尘事不关心。老去诗魔在,春来酒病深。山翁期采药,海月伴鸣琴。多谢维舟处,相留接静吟。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平水长先晓,无风也自涛。烟昏山昜远,岸润树难高。去鹰鸣相报,游鱼冷总逃。轻寒容可忍,清眺得辞劳。
王官身已达,所悦多纷华。区区朝与市,轻暖事穷奢,我公味沖澹,止乐山水嘉。肩舆靡厌寻,谢兴无津涯。杖藜适意游,野径穿迂斜。回忆挂冠时,息此避喧哗。骨相有神仙,得道成全家。遗迹富览观,高步淩烟霞。静中白日长,玉宇清风赊。睹兹神圣迹,喟然兴叹嗟。
浴雪精神,倚风情态,百端邀勒春还。记卓隐、溪桥日暮,驿路泥干。曾伴先生蕙帐,香细细、粉瘦琼闲。伤牢落,一夜梦回,肠断家山。空教映溪带月,供游客无情,折满雕鞍。便忘了、明窗静几,笔研同欢。莫向高楼喷笛,花似我、蓬鬓霜斑。都休说,今夜倍觉清寒。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