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乌夜啼》

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
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

作者介绍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的生平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作品评述

《乌夜啼》是宋代诗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段段寒沙浅水,
萧萧暮雨孤篷。
香罗不共征衫远,
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
归期暗数芙蓉。
碧梧声到纱窗晓,
昨夜几秋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凉的夜晚景象。诗人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客愁之感以及对归期的渴望。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联结,诗人表达了离乡背井的苦楚和思乡之情。

赏析:
在第一句中,诗人用短句“段段寒沙浅水”描绘了一片冷寂的沙滩和浅浅的水流,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接着,他用“萧萧暮雨孤篷”形容夜晚中孤独的雨声,增加了诗词的寂寥氛围。

第三句“香罗不共征衫远”表达了离别之情。香罗是一种高贵华美的织物,征衫指的是出征的军装。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亲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共享的痛苦。

“砧杵客愁中”这一句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的愁绪。砧杵是用于敲击衣物的工具,诗人将其用来比喻心中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和对别离的痛苦。诗人表示自己懒得看飘摇的杨柳,而将注意力转向数着芙蓉花的开放,以期待归期的到来。

最后两句“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描绘了凄凉的秋夜。梧桐的声音传到透明的纱窗前,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而“昨夜几秋风”则暗示着诗人多年离乡的漫漫长夜。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别绪和客居他乡的孤独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感受。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卢祖皋独特的诗歌才华。

  • 《磐石》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 《瀑布》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 《游仙曲(三首)》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 《渡江寄吴氏伯仲》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