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农亦易中,麦黄秧已绿。
早蝉发高林,晚莺隔修竹。
壶觞休倦劬,草阁一开浴。
翛然非吾故,佳眠恣清熟。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五月初四日浴阁成》
作者:舒岳祥(宋代)
浴阁成就的那个五月初四,
田地里的农活已经结束,
麦田泛起一片金黄,
秧苗也已经抽出嫩绿。
清晨,早蝉在高林中鸣叫,
傍晚,莺鸟隔着修竹歌唱。
我们停下了劳作,不再疲劳,
在草阁里享受一次悠然的浴宴。
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
仿佛与我无关,
我只顺其自然地入眠,
沉醉于宁静和舒适之中。
【诗意和赏析】:
舒岳祥的《五月初四日浴阁成》是一首描写夏日田园生活的诗词。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场景,展示了农田的丰收和大自然的和谐。
诗中,舒岳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农田的变化。五月初四,农活结束,农田一片金黄,代表着丰收的喜悦;同时,秧苗嫩绿,预示着新的生命。这种对比给人以活力和希望的感觉。
诗中的早蝉和晚莺是田园生活的常见景象,它们的鸣叫声穿透高林和修竹,增添了生机和欢愉的氛围。这里的蝉鸟作为自然界的伴奏,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和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放松和享受。诗人放下了疲劳的劳作,进入草阁,享受清凉的浴宴。他将一切自然的美好都视作自己的归属,不再追求,而是尽情地沉浸在恬静与舒适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者通过描绘丰收的农田、欢快的蝉鸟和舒适的浴宴,传达了一种安逸、宁静的生活态度,引导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舒适的愉悦。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