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境遇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作者不是一个富贵显贵的人,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不得不面对困境和艰难。他并不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人,而是认为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每迈出一步都充满困难。

诗人感慨道,过去的十年里,世人并不了解他的辛酸和努力。尽管已经是五月天,可山中的夜晚依然寒冷,这种寒意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寒冷,也可以象征着心灵的孤独和冷漠。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他感叹岁月的流逝,意识到自己已经接近死亡的边缘。他将止酒已久,酒杯和酒壶都已经干涸,这象征着他对世俗享乐的放弃。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诗人并没有放弃对人情世故的期待。他牵引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帮助和支持。在危急时刻,他仍然敢于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信念。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困境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境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未来的期望。这首诗在朴实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 《八月初五梦桃杏枝上皆小蕊顷刻间一花先开既》

    天孙红锦浅深裁,为惜芳苞未肯开。争奈东风披拂甚,枝头次第吐香腮。

  • 《次韵杨枢喜雨》

    神护天关色正庄,挽回帝眷一丝香。人间雨信先鸣鹳,仙界雷翁叱卧羊。剡剡青身迷迥野,浮浮白水溜方塘。丰年信出为霖手,恳悃忧民意叵忘。

  •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号八首》

    思齐太任,嫔于周京。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不可科测,矧可强名。镂玉绳金,昭哉号荣。

  • 《江南弄》

    炎光炽。枕簟凉如水。芰荷覆沼双鸳戏。香飘水阁藕花开。帘上金钩燕子回。霄露清尘临上苑,朝云暮雨过阳台。过阳台。别神女。思君心如

  • 《听崇德君鼓琴》

    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古人已矣古乐在,彷佛雅颂之遗风。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犹如优昙华,时一出世间。两忘琴意与己意,乃似不著十指弹。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罢琴窗外月沈江,万籁俱空七弦定。

  • 《题赵庶可山台》

    层台高几许,此即会稽图。一目空秦望,千峰压镜湖。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他日传佳话,兰亭与此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