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诏许昌言赖有尧。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羸病不堪金束腰,
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
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
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
诏许昌言赖有尧。
诗意:
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辙五月一日与子瞻(友人)相对而坐的情景。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羸弱、不能束腰金带,却怀念江海间的渔樵生活,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作者在夜晚对床贪听连绵的雨声,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忙碌生活的厌倦。他提到自己的朝廷之事令他惊慌,似乎是对地位和名利的厌恶。最后,诗中出现了大耿(指自称大耿的官员)和茅山(指茅山派道士)的形象,暗示了在功名和官场中,作者与他们有所不同,更加珍惜过去的自由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通过对比羸病的身体和束缚的金带与江海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的连宵雨声和朝廷之事的惊扰,突出了作者渴望自然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作者通过描写大耿和茅山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名利和官场中的独立和坚持。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官场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归去来兮,家林不远,梦魂飞绕烟峰。洞房花木,只在小池东。谁道云深无路,小桥外、一径相通。功名小,从教群蚁,鏖战大槐宫。故人,书夜到,秫田百亩,已兆年丰。把乌程烂醉,不数郫筒。醉后村歌正舞,团圞坐、一笑春风。洪崖伴,定驱鸾鹤,时一访衰翁。
吴鲁燕韩岂别宗,曾无外御但相攻。当时周郑谁为相,交质将何服远戎。
谁敢轻他万户侯,一生赋分在沧洲。屋穿况值雨骑月,路恶更堪风打头!此世极知同逆旅,吾身亦自是悬疣。乞钱买取青芒屦,烂醉三条二华秋。
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兴歌郡国年。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闻说万方思旧德,一时倾望重陶甄。
常把内真频看,休教外景长侵。尖竿尖上细搜寻。正见婴儿弄影。雅咏高吟叫笑,清风皓月吹临。分开传作紫共金。艳迸斗花万锦。
近家才听丧吾兄,望见柴门百感并。得病只闻思弟剧,远归虚拟出村迎。哭爷娇女帷前识,绕膝孤儿别后生。素喜拮据遗迹遍,经行何处不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