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兀坐有感》

忘言编简倦三复,适意丝桐聊再行。
已共白云论久要,要寻青鸟问长生。
按行泉石苔侵屦,披拂松篁露湿缨。
此事洪崖知我旧,归与端合与同盟。

作者介绍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兀坐有感》是宋代裘万顷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兀坐有感

忘言编简倦三复,
适意丝桐聊再行。
已共白云论久要,
要寻青鸟问长生。

按行泉石苔侵屦,
披拂松篁露湿缨。
此事洪崖知我旧,
归与端合与同盟。

译文:
独自坐着,思绪万千,
忘却了言辞,疲倦地重复了三次。
舒适自在,轻松地再次行走。
与白云已经论述了很久的理念,
我渴望寻找那只青鸟,询问长生的秘密。

漫步时,泉水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擦拭着松树和竹林,露水湿润了我的衣襟。
这些事情,洪崖山知道是我过去的经历,
它与我的归宿、和睦与同盟相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充满哲理和禅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忘言编简倦三复"表明诗人厌倦了言语的束缚和繁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简朴。"适意丝桐聊再行"表示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行走,随心所欲地感受生活。

"已共白云论久要,要寻青鸟问长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长生的追求。白云是象征着自然和宇宙的存在,诗人希望能够与白云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而"青鸟"则是对长生不灭的追求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青鸟,向它询问长生的奥秘,探寻生命的真正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按行泉石苔侵屦,披拂松篁露湿缨"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的情景。泉水流过的石头上生长着苔藓,松树和竹林被露水打湿,这些景象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事洪崖知我旧,归与端合与同盟"表达了诗人对洪崖山的归属感和归宿感。洪崖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诗人认为洪崖山了解他过去的经历,与他有着共同的归宿和和睦的关系。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追求和思索。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对洪崖山的归属感,诗人寻找到了一种宁静和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

  • 《和洛笋小发》

    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 《宝善堂为薛玄卿题》

    人孰不有母,鲜能报其恩。人孰不有弟,鲜能念同根。汉兴尺布谣,郑有誓泉言。所以忧世事,永叹鹡鴒原。缅怀宝善君,生子出孝门。幼习静室业,实为仁爱敦。百金买古宅,乃在清溪濆。堂前种荆树,堂北长慈萱。时从道园中,驾彼白鹤轩。再拜母膝下,殷勤问寒暄。季也一相接,怡然

  •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东风有来信,满幅

  •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

    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安知天上养贤鼎,且作山中煮菜看。

  • 《催老融墨戏》

    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濡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迳。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

  • 《似娘儿》

    橘绿与澄黄。今小春、已过重阳。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孤馆最凄凉。天色儿、苦恁凄惶。离愁一枕灯残後,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迥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