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地。
兴亡旧恨谁记。
腥风不搅洛山云,怒涛怎起。
泪眶历落泫新亭,碑趺犹卧江际。
古今事,天莫倚。
废兴元有时系。
女墙月色自荒荒,尽平寸垒。
舞台歌榭草痕深,青溪弥望烟水。
马蹄杂B241锦绣市。
认乌衣六朝,东巷西里。
景物已非人世。
但长干铁塔,BFF9然相对。
檐铃嘈囋薰风里。
这首诗词《西河(和周美成金陵怀古)》是宋代王奕创作的,描写了江左地(指金陵,即现在的南京)的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兴亡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西河(和周美成金陵怀古)
江左地。兴亡旧恨谁记。
腥风不搅洛山云,怒涛怎起。
泪眶历落泫新亭,碑趺犹卧江际。
古今事,天莫倚。废兴元有时系。
女墙月色自荒荒,尽平寸垒。
舞台歌榭草痕深,青溪弥望烟水。
马蹄杂锦绣市。认乌衣六朝,东巷西里。
景物已非人世。但长干铁塔,却然相对。
檐铃嘈囋薰风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金陵(现南京)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兴亡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诗的开篇,诗人提到了江左地,即金陵,是古代东晋、南朝的都城。他问道,兴亡之事,旧恨之情,有谁能真正记得。这句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过去的记忆逐渐淡忘的悲凉之情。
接着,诗人用“腥风不搅洛山云,怒涛怎起”描绘了洛山云的静谧和江水的平静,暗示了金陵的景物和历史已经沉淀下来,没有再经历繁荣和动荡的可能。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述了泪眶落下的泪水,洒在新亭的碑趺上,形成了泪水的痕迹,暗示了历史的沉痛。他提到古今的事情不应过于依赖,废兴的变迁是常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女墙下的月色荒凉,平寸垒已然尽平,舞台和歌榭上长满了草,青溪的景色远远可望,烟水弥漫。这些描写体现了时光流转、岁月沉淀所带来的景物的变化和凋零。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马蹄声和锦绣市的喧嚣,认出了乌衣的身份,指的是历史上的六朝时期(东晋、宋、齐、梁、陈、南朝)。东巷西里指的是金陵城内的街巷,用以暗示充满了历史的痕迹。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景物已经不再属于现世,已经不再是人世间的景物。然而,长干铁塔依然矗立在那里,与诗人相对,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长久。檐铃的声音在薰风中嘈杂,也是对历史的回忆和唤起的一种感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金陵的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兴亡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诗人以虚实相间的描写手法,展示了金陵的繁华与沧桑、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以及对兴亡和岁月流转的深深思索。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记忆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寒风细雨未晴天,密似轻尘薄似烟。一室独吟图史乱,四邻高会绮罗鲜。雁飞斜柱弦随指,蟹芦新螯酒满船。自笑不歌仍不饮,昏昏只解枕肱眠。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林中独坐欲中宵,落叶纷纷触坏袍。月影渐移蛩韵急,露华初上鹤声高。四时催老秋偏感,万事萦心夜更劳。犹赖清风知我意,频吹庭竹助萧骚。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今夕是何年,故人相遇。快着银杯泻春露。高阳旧友,要听一声金缕。行云留不去、惊如许。凤*微吟,珠绳低度。夜半银屏恍私语。夜花零乱,掩尽六朝琼树。明朝南浦道、伤平楚。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