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越佳山水,西湖似浙城。
桂多天竺子,潮欠海门声。
路向林梢转,天随野色横。
从兹栖泊者,无复渡江情。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西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陶弼。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湖的山水宁静优美,宛如浙江省的首府浙城。湖畔生长着许多香气扑鼻的天竺梅花,而潮水却不足以涨满海门。道路在林木的尽头转弯,天空与自然的色彩交相辉映。从此刻起,选择在这里栖息的人们,已不再怀念渡江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景色和意境。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宁静、美丽、恬淡的意境。西湖被比作浙江省的首府浙城,暗示着它的重要地位和美丽景色。描写了湖畔盛开的天竺梅花和海门潮水的不足,突出了西湖独特的美感。通过描述道路的曲折和天空的色彩,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最后,作者以"无复渡江情"的句子结束,表达了在西湖栖息的人们已经忘记了渡江的情感,意味着他们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和独特的魅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西湖的山水之美和宁静恬淡的意境。他用简短的词句勾勒出了景物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西湖的独特之处。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和喜爱,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思考。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罒离。
万峰秋尽百泉清,旧锁禅扉在赤城。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窗僧去月犹明。杯浮野渡鱼龙远,锡响空山虎豹惊。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家有粗险石,植之疏竹轩。人皆喜寻玩,吾独思弃捐。以其无所用,晓夕空崭然。碪础则甲斮,砥砚乃枯顽。于缴不可碆,以碑不可镌。凡此六用无一取,令人争免长物观。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至吾前。初来若奇鬼,肩股何孱颜。渐闻{左石右宫}{左石右隆}声,久乃辨其言。云我石之
双松树子碧团栾,红锦缠头白锦冠。尽放花枝过墙去,不妨分与路人看。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