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晖亭》

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
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
余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
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
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
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
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怱怱。
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作者介绍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作品评述

《西晖亭》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亭矗立在嶂岭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

诗中描述了孤亭叠嶂东,宛如一幅古老的屏风。每当天将暮时,亭中的景色仿佛日落后再次重现,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余霞散落如绮,新月已经升起如张弓。一水波纹婉约,千岩上的树叶染上了红色。玳筵上的烛光闪耀夺目,火宅中的火焰突然囚禁了亭子。云隙中闪烁的彩虹回到了巢穴,屋檐上的雨滴拖着彩虹的颜色。果园中的柑橘成熟了,山洞中的赤城通道令人惊讶。亭子仿佛被燃烧的松木所包围,竹丛也被斑斓的色彩所染。近来邀请了一位青衫客人,来陪伴紫芝翁。望着这美景久了也不会感到厌倦,吟唱的兴致也未曾消减。太阳乌鸦看起来黯淡无光,归马的心情匆忙。等待着长久的栖息和隐居,追随着远去的大雁向着青冥飞去。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亭子作为一个静谧的存在,承载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中的景物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思和赏析的空间。

  • 《题黄侍中翠微书舍(二解)》

    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仁不让。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 《按视沙苑》

    南濒清渭北洛水,寒沙东西横百里。中条太华塞秦关,众川无归皆潴此。地维忽断两山高,帝罚罔功五丁死。波飞波激走东溟,积雪回汀拥都鄙。坡陀起伏接城门,荐草甘泉国马屯。云昏雾暗天驷下,星宫夜失房宿尊。骅骝骐骥种各有,一一六印官字存。开元籍马七十万,监苑旧政宜讨论。

  • 《满庭芳》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 《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

  • 《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