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西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混元神巧本无形,
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
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
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
细风斜雨不堪听。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西湖的神奇和魅力。诗人通过运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西湖春水清澈如僧眼,晚山浓郁如佛头的青翠,以及栾栌和兰杜的风景,使整首诗蕴含着宁静、幽深、雅致的意境。诗人还描述了西湖的音乐,以及微风和细雨带来的细腻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形象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比如将春水比作僧眼的碧绿,晚山比作佛头的青翠,凸显了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神秘。栾栌和兰杜是西湖的典型植物,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植物的风景,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趣味。诗人最后描绘了西湖的音乐,将鸣榔和横笛的声音与微风和细雨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细腻而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以其精致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细腻的词句和巧妙的对比,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奇妙。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音乐和声音的感知,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桑台烟树中,台榭造云空。眺听逢秋兴,篇辞变国风。坐愁高鸟起,笑指远人同。始愧才情薄,跻攀继韵穷。
坐看华胥景,神游玩宝方。一双童子抱龙光。焕焕煌煌,撮聚入中央。产出灵仙子,功成入帝乡。玉霄榜上应科场。夺取仙标,宝洞执?璋。
世事悠悠未遽央,虚名真意两相忘。休夸失马曾归塞,未省牵牛解服箱。四客高风轻楚汉,五君新咏弃山王。秋来数有渔樵梦,多在箕峰颍水旁。
北引黄河入宿河,下栽鹿角起层波。城中待哺一万户,咫尺南船那得过。
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
曾随计吏上青霄,折翅归来困一瓢。湖海十年乌绕树,功名两字鹿眠蕉。山图不及生前买,诗板姑留死后雕。地下修文应未恶,寒蛩虚馆雨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