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水桥边此客,金銮坡上何人。
沙场老马事无成。
泪湿青莹夹镜。
袖手烟霏小景,回头石岭空城。
乾坤遗恨渺难平。
目断塞鸿孤影。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元和六年,登进士甲科。释褐岭南管记,历佐淮蔡、许昌、梓潼、兴元四府,累奏兼监察御史。入朝为殿中,迁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充兴元节度副使。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太和中,王守澄构陷宰相宋申锡。文宗怒,欲加极法。质与常侍崔玄亮雨泣切谏,请付外推,申锡方从轻典。质为中人侧目,执政出为虢州刺史。质射策时,深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为相,甚礼之,事必咨决。寻召为给事中、河南尹。八
年,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团练观察使。在政三年。开成元年十二月,无疾暴卒,时年六十八,赠左散骑常侍,谥曰定。
质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
《西江月(感怀)》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质。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璧水桥边此客,
金銮坡上何人。
沙场老马事无成,
泪湿青莹夹镜。
袖手烟霏小景,
回头石岭空城。
乾坤遗恨渺难平,
目断塞鸿孤影。
中文译文:
在璧水桥边,有一个人,
在金銮坡上,又是谁?
战场上老马无所成就,
泪水湿润了青莹的镜子。
手在袖子里,雾气笼罩小景,
回头望去,只见空城和石岭。
乾坤间的遗憾难以平息,
目光中断了孤雁在塞外的影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悲伤的感怀之情。诗中描述了一个在璧水桥边的孤独旅客和金銮坡上的不知名人物。旅客曾经是一位参加过战场的老兵,但他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只有遗憾和泪水。他站在桥边,目睹自己的形象在泪水中模糊不清。
诗中描绘了袖子中的烟雾和迷蒙的小景,隐喻着旅客的心境。回头看去,只见空城和石岭,象征着过去的荣耀和辉煌已经一去不返。乾坤间的遗憾和恩怨难以排解,旅客的目光中也再也看不到孤雁在边塞上的影子,暗示着他的孤独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战争时期的英雄形象,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遗憾。通过对旅客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失去的事物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如泪湿青莹夹镜、袖手烟霏小景等,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中的空城和孤雁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呈现出一种苍凉和孤独的氛围。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忧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荒店难寻酒,长途半趁船。
笑谈尊俎,坐中惊叹谪仙人。乌丝落笔如神。唤起小鬟风味,学按古阳春。对琼枝璧月,朝暮长新。宦萍此身。叹别后、迹俱陈。独有芳温一念,红泪罗巾。凭谁妙手,为写寄、崔徽一幅真。聊慰我、老眼风尘。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
决策归田岂世情,网罗従此脱余生。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秋社相従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
仁祠写露宫,长安佳气浓。烟树含葱蒨,金刹映zv茸。绣户香焚象,珠网玉盘龙。宝题斜翡翠,天井倒芙蓉。幡长回远吹,窗虚含晓风。游骑迷青锁,归鸟思华钟。云栱承跗逦,羽葆背花重。所嗟莲社客,轻荡不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