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泛龙香细拨,声回花底莺雏。
低眉信手巧工夫。
犹带巫烟楚雨。
人占东风秀色,花笼宝髻真珠。
锦条金凤要人扶。
只恐乘鸾飞去。
《西江月(琵琶)》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弦声漾动,如同龙形浮动,音调细腻而芬芳,轻拨之间,声音如回荡在花丛深处的幼雀鸣叫。低眉吟唱,信手而来的灵巧技艺,仿佛也似从巫山上飘来的烟雨。人们在清晨占领了东风,展示出秀丽的容颜,花朵仿佛编织了宝髻,镶嵌着真珠。锦绣的带子上还有金凤飞舞的图案,需要有人扶持。只是担心这美好的时光就像乘着仙鸾的飞翔,转瞬即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琵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的美妙音韵。首句“弦泛龙香细拨”以直接、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弦声如龙形飘动的形象,将琵琶音乐的声音和形态融合在一起。接着,“声回花底莺雏”用鲜明的对比,形容琵琶声回荡在花丛中,如同雏鸟鸣叫,将声音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意的意境。
诗人通过“低眉信手巧工夫”表达了琵琶演奏的技巧与深情。这句描写折射出琵琶演奏者技艺高超的形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音乐家的赞美。诗中的“巫烟楚雨”则以浪漫的意象,为琵琶音乐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情感氛围。
接下来,诗人以“人占东风秀色”描述清晨的美好景象,借此将音乐家与优美的自然景色相互融合,彰显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他继续以“花笼宝髻真珠”表现女性的华美容颜,将琵琶的音乐与女性的美丽联系起来。
最后两句“锦条金凤要人扶,只恐乘鸾飞去”用意境丰富的比喻,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转瞬即逝,这也让诗意更具深刻的含义。通过琵琶的音乐与女性之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勾勒出琵琶音乐的柔美、优雅与流转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琵琶音乐、自然景色和女性美的描绘,以及隐含的时光流转意象,塑造了一幅唯美、优雅的画面,将音乐、自然和人性融为一体,流露出浓郁的情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
画屏展尽一山川。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