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顿蒙。
辐来辏毂水朝宗。
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
损之又损慎前功。
命宝不宜轻弄。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歷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爲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着《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爲三卷。
《西江月(十二之八)》是宋代张伯端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地才经否泰,
朝昏好识顿蒙。
辐来辏毂水朝宗。
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皆毕,
休分南北西东。
损之又损慎前功。
命宝不宜轻弄。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对天地运行规律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辐射线和轮毂的图景,表达了天地运行的奥妙之处,强调了抽象和补充运用的重要性。诗中还提到了得失和损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前功尽弃的谨慎态度。最后,作者强调了命运的珍贵,警示人们不要轻易挥霍。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自然景象的隐喻,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思考。作者以“天地才经否泰”开篇,探讨了天地万物是否按照规律运行的问题。接着以“朝昏好识顿蒙”形容日月昼夜的交替,显示了对日常变化的观察和认识。诗中的“辐来辏毂水朝宗”描绘了辐射线和轮毂,将天地运行的景象与人们熟悉的物象相结合,强调了天地运行的奥妙之处。
接下来,诗人以“妙在抽添运用”表达了对于抽象和补充运用的重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要善于从变化中寻找规律,善于发现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得一万般皆毕”,表达了对于各种事物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休分南北西东”则传递了一种超越地域和局限的意味,强调了全局的观察和思考。
紧接着,诗人提到了“损之又损慎前功”,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要轻易损失已经取得的成就。最后,作者以“命宝不宜轻弄”提醒人们,要珍惜命运和宝贵的机遇,不要轻易挥霍。
《西江月(十二之八)》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于抽象思维和补充运用的重视,以及对于得失和前功的警惕。整首诗意味深长,启示人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珍惜和把握机遇。
黄鸟哀子车,强埋非天为。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马侯东南秀,鞭策要路驰。归骨万里州,乃当强壮时。墓门闭空原,白日无履綦。苍苍柏与松,浩浩山风吹。我初羞夷吾,鲍叔亦我知。终欲往一恸,咏言慰孤嫠。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青衫薄薄漏春风,日暮鸣鞭柳影中。回望玉楼人不见,酒旗深处勒花骢。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袅袅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新霜一夜草如芟,午酌临轩雪点衫。不怕夷门清着骨,故教诗句耸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