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莫求寂灭,随缘只接群迷。
寻常邪见及提携。
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
圆光一颗好摩尼。
利物兼能自利。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歷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爲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着《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爲三卷。
《西江月(十)》是宋代张伯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悟了莫求寂灭,
领悟了就不要追求消亡,
随缘只接群迷。
顺从缘分只是接纳众生的迷惑。
寻常邪见及提携。
普通的错误观念及引导。
方便指归实际。
方便指引指向现实。
五眼三身四智,
具备五眼、三身、四智,
六度万行修齐。
修行六度、万行以达到完善。
圆光一颗好摩尼。
完美的光芒,如同一颗珍贵的摩尼宝石。
利物兼能自利。
利益他物同时也能自利。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对修行道路的理解。诗中提到了悟性的重要,认为一旦领悟了真理,就不再追求消亡,而是顺从缘分,接纳众生的迷惑。诗人也提到了寻常的错误观念和引导,意味着修行者需要超越世俗的束缚,指向实际的修行道路。诗中还涉及到了佛教中的一些概念,如五眼、三身、四智,以及六度、万行的修行方法。最后一句表达了修行者不仅能利益他物,同时也能自利,具备了利他与自利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修行道路的指引。诗人通过对悟性、缘分、错误观念和修行方法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者应有的心态和修行的目标。诗中使用了一些佛教的术语和象征,使得诗词更具深度和禅意。整首诗词以宽容和智慧为主题,强调修行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追求利益众生的境界。这首诗词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天宇沈沈。一夕佳期两意深。琼签报曙。忍使飚轮容易去。明日如今。想见君心似我心。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净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