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
闲管兴亡则甚。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西江月(渔父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丈悬崖削翠,
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
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
闲管兴亡则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眼中的西江美景以及渔父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并以渔父的形象来反映人生的态度和处世之道。诗词中融入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兴亡的忧虑,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赏析:
1. 诗词的开头描绘了高耸的悬崖和青翠的山峦,以及夕阳下的金色江水,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辽阔。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 诗词中提到的白鸥来往无心,选取了合适的风浪来抵御,表现了渔父在艰难环境中的勇敢和坚韧。这也可以视为作者对渔父的赞美,将其视为人生中应有的态度,即面对困难和逆境时,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勇敢面对。
3. 诗词中提到的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描绘了渔父生活的丰富和满足。这一描写展示了渔父对生活中物质享受的感激和珍惜之情,也暗示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4. 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兴亡的忧虑。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这表明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担忧,认识到兴衰更迭的无常性。这种思考突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总的来说,《西江月(渔父词)》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通过渔父形象抒发了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思考,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和兴衰的思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无端梅潦肆鸣渠,官舍萧条似僦居。把酒厌谈天下事,挑灯频读故人书。吏抄诗懒多讹字,僮治餐迟少嫩蔬。浊世炎蒸方郁郁,庭前新草不令除。
几载江湖兄弟心,老夫吟了听君吟。休论聚散时难易,要识推敲意浅深。书静床头便竹简,风清墙角度松琴。山灵应是驰山檄,知向孤山何处寻。
映花急把玉交杯,凤扫残香已几堆。酷爱岂惟公假借,惯曾御苑见花来。
浮景无根株,逝川不可留。昨日□草春,今朝蓬梗秋。鼎食岂不美,鸩毒潜戈矛。华轩岂不贵,长路能摧筜。子胥弃吴江,屈原赴湘流。韩彭竟菹醢,萧樊亦累囚。何如张子房,脱屣万户侯。深韬黄石略,去从赤松游。
默默谁知我,裴回野水边。诗情长若旧,吾事更无先。芳草人稀地,残阳雁过天。静思吟友外,此意复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