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江月(再和)》

排遣新寒有酒,追寻旧隐无人。
四山朔吹又冬鸣。
吹送午钟余韵。
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
归欤闭户饱藜羹。
世事华胥一枕。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西江月(再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冬夜中的心境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排遣新寒有酒,
追寻旧隐无人。
四山朔吹又冬鸣,
吹送午钟余韵。

过眼霜高木落,
寄心月驶云行。
归欤闭户饱藜羹,
世事华胥一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排遣。作者感叹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但是感到寒冷,于是用酒来排遣内心的寒冷感。作者追寻过去的隐居生活,却发现没有人能够陪伴自己。诗中提到四山的朔风吹拂,又让冬天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午时钟声的余音也被风吹送。在冬夜中,作者看到霜雪覆盖的高大树木已经凋零落叶,心思则寄托在月亮上,仿佛看到月亮驶过云层。最后,作者归于自己的闭户之中,享受一碗饱满的藜羹,暂时远离世事的纷扰,仿佛沉浸在华胥之境,逃离了尘世的烦恼。

赏析:
《西江月(再和)》这首诗词以冬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冷寂的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排遣。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新寒、旧隐、四山朔吹、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等,使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孤寂。同时,作者以酒作为一种排遣的方式,表达了对寒冷的抵抗和对心灵的慰藉。诗词的结尾以归欤闭户饱藜羹作为收束,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归和对尘世的疏离,给人一种安静、宁谧的感觉。

整首诗词情感内敛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同时也透露着对人生和世事的淡泊态度。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感,与宋代文人的隐逸思想风格相契合,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艺术境界。

  • 《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 《西斋》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 《郡学锁宿》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 《新作西北门楼》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 《吊古行》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 《惜分飞》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