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洞青崖著雨,红泉白石生寒。
朅来十月九湖山。
人笑元郎太漫。
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
兹游未必胜骖鸾。
聊作湖南公案。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西江月(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
碧洞青崖著雨,
红泉白石生寒。
朅来十月九湖山。
人笑元郎太漫。
绝壑偏宜叠鼓,
夕阳休唤归鞍。
兹游未必胜骖鸾。
聊作湖南公案。
诗词的中文译文:
蓝色的洞穴靠在青色的崖壁上,雨水湿润着那里。
红色的泉水从白色的石头中冒出,给人带来寒意。
时隔如今已是十月初九,我来到了湖山。
人们笑我是个太过放纵的人。
陡峭的山谷特别适合击鼓的回声回荡,
夕阳已经不再唤起我们归来。
这次的旅行未必能与传说中的著名人物相媲美。
只是把它视为湖南的一个典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的方信孺所作,以追和陶商翁的韵文而作,表达了诗人再次游龙隐岩时的感慨和心境。
诗人描述了碧洞青崖的景象,描绘了洞穴在雨水的沐浴下显得湿润而妩媚,泉水从白石中汩汩冒出,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诗人以朅来十月九湖山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再次来到湖山的欢喜之情。
然而,诗人深知自己的游玩未必能与传说中的元郎相比,因此他以人笑元郎太漫的方式自嘲,表达了对自己才华和学问的怀疑。
诗人写道绝壑偏宜叠鼓,寓意着山谷的地理条件特别适合鼓声回荡,展现了山谷的壮美和宏大。而夕阳休唤归鞍,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随着夕阳归去的愿望,希望继续留在这美好的湖山之中。
最后两句诗表示诗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游玩能与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相媲美,将这次的旅行视为湖南的一个典故,显示了诗人以湖南为背景的创作意图。
整首诗以其流畅的句式和含蓄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自我反省。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注重山水意境的审美风格。
寒蛬入夜忙催织,戴胜春深苦劝耕。人若无心济天下,不知虫鸟有何情。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感深情惝怳,言发泪潺湲。忆昔龙图盛,方今鹤羽全。桂枝香可袭,杨叶旧频穿。玉籍标人瑞,金丹化地仙。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既矫排虚翅,将持造物权。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视草丝纶出,持纲
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我爱昭州乐,供官不在多。薰风齐乐圣,淑气且宣和。谒庙知神格,铺筵喜客过。声边无一事,对酒漫高歌。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绿衣持节拥亭亭。玉立万娉娉。一见寸心倾。任诗画、无声有声。新篁摇葆,苍梧张盖,山色入帘青。云淡午风轻。看树影、西窗又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