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江月》

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
为谁风鬓涴新妆。
半树入村春暗。
雪压枝低篱落,月高影动池塘。
高情数笔寄微茫。
小寝初开雾帐。

作者介绍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惠洪的著述

  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五古《石霜见东吴诚上人》、《送文中北还》,"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吴乔《围炉诗话》);近体《石台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秋□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黄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杂有假托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卷八有"《冷斋夜话》诞妄"条驳之,《彦周诗话》等也屡议其非。然而此书亦屡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又著《天厨禁脔》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为式,标论诗格,可供研究文学批评史者参考。

  所著《石门文字禅》3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寺刊本。《冷斋夜话》,有《萤雪轩丛书》本。《天厨禁脔》3卷,有影印明刊本。

作品评述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惠洪。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
为谁风鬓涴新妆,半树入村春暗。
雪压枝低篱落,月高影动池塘。
高情数笔寄微茫,小寝初开雾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夜晚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第一句"入骨风流国色"表达了夜晚的风景之美,风流和国色都是形容美丽的词语,诗人将夜晚的美景与自然的色彩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入骨的美感。

第二句"透尘种性真香"表达了夜晚的空气清新,透过尘埃的洗涤,自然的芬芳散发出来,给人一种真实而香甜的感觉。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然纯净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为谁风鬓涴新妆,半树入村春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中为了谁而打扮,以及夜幕降临时,春天的氛围逐渐浓郁。这句话给人一种神秘和寻找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爱情的期待和追逐。

第四句"雪压枝低篱落,月高影动池塘"通过描绘雪压在树枝上、月亮的高悬和池塘中的倒影,表现了冬季的寒冷和夜晚的宁静。这句话给人一种静谧和凝固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时光的凝视和思考。

第五句"高情数笔寄微茫"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情感和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诗人将自己的高情寄托于笔端,写下了这些微茫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一句"小寝初开雾帐"描绘了一个刚刚醒来的早晨场景,薄雾缭绕,床帐刚刚打开。这句话给人一种清新和新生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优美而形象的语言,给人一种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 《句》

    霜女遗灵长著素,玉妃馀恨结成酸。

  • 《句》

    故将罗袖裛啼痕。纷纷事如麻。

  •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

    飘飘映车幕。出没望连旗。度云还翊阵。回风即送师。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锦城遥可望。回鞍念此时。

  • 《句》

    襟带巴连蜀,封疆楚接吴。

  • 《客馆秋怀》

    独卧愁空馆,墙阴野豆开。暑将潮气敛,秋与竹声来。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惭非张仲蔚,门户有蒿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