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江月》

正月天饶阴雨,江南寒在晨朝。
娇莺声袅杏花梢。
暗淡绿窗春晓。
好梦空留被在,新愁不共香销。
小楼帘卷路迢迢。
望断天涯芳草。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朱敦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正月天阴雨纷纷,江南的寒意在晨朝。
娇莺的声音轻柔地唤醒了杏花的梢头。
春天的早晨,绿窗帘显得暗淡。
美好的梦境已经消失,新的忧愁却无法与芬芳的梦一同消散。
小楼里的窗帘卷起,路漫漫其修远兮。
眺望远方,天涯上的芳草已经看不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正月江南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正月的天空阴沉沉,下着绵绵细雨,江南地区的寒意在晨朝时分仍然存在。然而,娇莺的鸣唱和杏花的绽放为这个寒冷的早晨带来一丝生机。作者通过描写窗帘的颜色和昏暗的光线,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梦境的渴望。尽管美好的梦已经消失,但新的忧愁却不会随之散去。最后,作者眺望远方,却只能看到天涯上的芳草已经不再清晰可见,这也许是对未来的无奈和迷茫的象征。

赏析:
《西江月》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正月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天空的阴雨、杏花的绽放和娇莺的鸣唱,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同时,通过对窗帘和光线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忧愁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最后,作者的眺望和对天涯芳草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织描绘,展示了作者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远方的遥远。

  •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 《閒十咏》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 《九日》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 《次韵张迪功春日》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 《观雪行》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