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牡丹联谱,南珍独比江瑶。
闽山入贡冠前朝。
露叶风枝袅袅。
香玉满苞仙液,绉红圆戚鲛绡。
华清宫殿蜀山遥。
一骑红尘失笑。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西江月·名与牡丹联》是宋代康与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与牡丹联谱,南珍独比江瑶。
闽山入贡冠前朝,露叶风枝袅袅。
香玉满苞仙液,绉红圆戚鲛绡。
华清宫殿蜀山遥,一骑红尘失笑。
诗意:
这首诗以东南的荣华胜景为背景,以名与牡丹联为题,描绘出了牡丹花的高贵和华丽之美。牡丹被称为“南珍”,较江瑶更为独特珍贵。它来自闽山,成为贡品,被用来加冠于朝廷的宫殿上,它的叶子上洒满了露水,花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牡丹花的花苞满溢着仙液,花瓣绯红色如丝绸,宛如绝世美人。华清宫殿和蜀山虽然遥远,但都有牡丹花的存在。诗的最后一句“一骑红尘失笑”,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中名利的嗤笑,也展现出诗人对牡丹这种高洁、纯美的花卉的崇拜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美丽的牡丹花为主题,运用了华丽而优美的词语描绘出牡丹花的高贵和华丽。诗中通过多个意象的运用,将牡丹的美与尊贵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名与牡丹联作为起始,将其与江瑶(即美玉)相比较,强调了牡丹的独特珍贵和超越寻常。在描写牡丹花的形态时,诗人通过一系列绮丽的词汇,如“香玉”、“仙液”、“绉红”等,将其美妙之处具体而细致地展现出来。通过诗中所提到的闽山入贡冠前朝,以及华清宫和蜀山的存在,更加突出了牡丹的不凡地位。最后一句“一骑红尘失笑”则对诗歌主题形成了一种对尘世名利的嗤笑和诗人对纯美花卉的追求。整首诗以绚烂的形容词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牡丹花的尊贵与美丽,并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嗤笑和对纯美事物的追求。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嗟予虽益衰,耳目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认。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不谓兵火余,见此只树园。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蒙庄岂达者,区区
只对西湖也自凉,雨余天更辟商羊。水交秋色心田静,风入山花鼻观香。别驾殷勤能高醴,五曹嬉戏且逢场。凤凰池上今文伯,犹忆春闱夜卷长。
旌斾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因我得礼汝,乾坤粟粒许。若要除三害,无过问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