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描述了他离乡之后的悲伤心情。
中文译文: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代古塞边关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心中的离乡之痛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踌蹰"意指彷徨不定,诗人出发离乡的过程中,停滞在古塞关,思考着是否该离开。"悲歌为谁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他的悲伤之歌在此处响起。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孤零老人和羸弱的同道,他们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这种景象让诗人更加感受到离乡之后的孤独和辛酸,亲情的力量在他内心中泛起涟漪。
接下来,诗人听到一声呼怨之声,他用"问"来引出呼声的来源。诗人发现发声者用方言说话,他认为即使面临困苦,也不会不爱惜自己的父母乡土,从中折射出了诗人对乡情的深深思念。
下一句"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表达了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认同和理解,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对家乡的怀念和爱护之意。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心意非常感动,因为他也期待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被人理解和关注。
最后一句"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表达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思念之情,他感到难以言表,他独自一人在路上,内心非常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他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象和对方言说话者的理解,表达了对家乡、亲情和温暖的向往。诗人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孤独之感,寄托了对乡土的眷恋。
巍巍天目峰,高大压南纪。崩泉初滥觞,奔放成兹水。分流为苕霅,汇此古城里。滔滔逝不停,脉脉来难止。极目更清寒,漪漪澄遥滓。朝来春雨涨,汹涌蛟龙喜。舟樯纷来往,万斛等一苇。翻翻轻鸥逝,袅袅渔歌起。我欲把钓竿,来问玄真子。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放翁耄齿犹朱颜,一物不留方寸间。已吞八九云梦泽,更著百亿须弥山。
皇图更统,佛运亦新。四海八蛮,咸倾化日,穷岩绝壑,共舞阳春。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苦忆尤参议,投簪养病劳。卑栖人总厌,闲散自能高。厨却胡奴米,门深仲蔚蒿。平生冰雪意,犹足重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