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西楼》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海景图。海浪像云一样来去,北风吹起时带来雷鸣声。朱红色的楼阁四面挂着稀疏的纱帘,在楼上卧着,可以看到千山万壑间急速而来的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首句描述了海浪的起伏变化,形容海浪如云一般来去,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和浩渺之感。接着,北风吹来,带起雷声,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有力。第三句描绘了朱楼四周挂着稀疏的纱帘,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增添了诗词的意境。最后一句则通过卧在楼上观赏山景,表现了作者对急雨的关注和赞美,显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和细腻的表达能力。通过描绘海浪、北风、雷声和急雨等元素,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变幻无常,同时也引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留连忘返之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赞美。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城头长短更,水调高低唱。别酒不盈斟,泪洒风烟上。明年二月时,更向城阴望。只有旧歌辞,传作风流样。
用尽四时周一岁,唯春能见好花开。十千买酒未为贵,既去红芳岂再来。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方今太平君,戒欹如持盈。乞言用龟监,履德均权衡。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尚赖尔庶牧,裨朕
又中秋届候,日初沈,夜微凉。对烟障云屏,良朋益友,逸兴何长。飙然玉轮宛转,历茫茫、巨浸跃天网。碾破玻璃万顷,洞明三界十方。宜将。火枣交梨,开清赏,胜飞觞。肆雅志幽怀,遐襟旷迹,百虑俱忘。*思教风始振,感重阳、隐语示回阳。桂树香传十九,致余极味先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