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新除三谏官,士民千口尽相欢。
昔时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
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人生万事皆尘土,惟是功名永远看。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官》是宋代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这三位谏官被新任命,人们无不高兴。他们曾经流落在外,但一直怀有忠诚之心,因为自古以来,忠贞之士很难得到官职。他们善于谋划,担任朝廷重要职位,必然引起朝廷高层的关注。人生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唯有功名可以永远流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欧阳永叔、余安道和王仲仪这三位新任命的谏官的喜悦之情。诗人蔡襄赞扬了他们的忠诚和才能,认为他们的得意和成就是难得的。通过这首诗,蔡襄也提醒人们,人生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通过功名才能实现永恒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以欧阳永叔、余安道和王仲仪三位新任命的谏官为主题,通过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喜悦和赞美,展示了忠诚和才能在官场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这三位谏官的称道,彰显了他们的品德和才干,并表达了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期望。
诗中的"昔时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表达了忠诚之士在历史上往往受到冷落和排挤的困境。然而,这三位谏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才华得到了新的机会,因此人们对他们的新任命感到高兴。
"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这两句赞美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善于谋划,担任重要的职位,为朝廷的决策和发展做出贡献。这也表明他们的才华和魅力能够引起朝廷高层的关注和重视。
最后两句"人生万事皆尘土,惟是功名永远看"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看重。他提醒人们,人生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唯有通过功名才能实现永恒的价值。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地位的追求和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赞美三位新任命的谏官为主题,展示了忠诚和才能在官场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功名的思考,点明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柳眼开何媚,蒲芽长得伸。寒花方谒日,新燕已参春。
晴日烘开栗玉葩,懶随霰雪送年华。淮乡地冷开虽晚,竟是人间第一花。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掩映。天驷徘徊。雕禾饰斝。翠羽承罍。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