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寒初劲。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
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
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
江南烟水暝。
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
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
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
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喜迁莺(秋夜闻雁)》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故国远方的留恋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云雁呈现出美丽的图景,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仿佛看到了故国的一方风景。诗人回顾过去,感慨故国的困苦和沉重,对中原使者的印象深刻,希望能够回到故国,然而现实却让他徘徊在清影之中,无法回到梦想之地。诗人将自己的思念和留恋比喻成飞过洞庭湖、散入云涛的鸟雁,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梦想和留恋已经逐渐消失殆尽,自己作为一个远离故土的杜陵人,无法获得故国的信息和联系。
赏析:
《喜迁莺(秋夜闻雁)》是一首以秋夜为背景的离别之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对故国和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云路雁来、碧天如镜、回首塞门等,使诗歌富有画面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情感和对离别的痛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离愁的感悟。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高陵深谷变迁中,佛劫仙尘事事空。一水涓流独如带,天应留作汉提封。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从来言事官。
柳径雨著绵,竹斋风陨箨。屏处人事少,晴余鸟声乐。诗卷堕我前,谓从天上落。君有古人风,诗如古人作。箪瓢谢膏粱,翰墨化糟粕。误蒙东海观,吾浅乃可酌。真成闻道百,自谓莫己若。谢生石韫玉,志尚本丘壑。虽无首阳粟,饮水亦不恶。跫然何时来,为我一发药。
涂客前春荷一猪,城门卖得两千余。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
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