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窗全曙,儿单竞报晴。
层云擘轻絮,飞鹊噪新声。
一水长天静,双溪万橹鸣。
傍檐聊觅句,乐处漫蝇营。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喜晴》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晴》中文译文:
梦醒后窗户完全露出了晨曦,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喜天晴。
层层云朵破开像轻飘的絮,
飞鹊们嘈杂地唤醒了新的一天。
一片水面上长空静谧无声,
双溪中万只桨声齐鸣。
我在屋檐下寻觅诗句,
快乐的地方到处都有苍蝇营。
诗意和赏析:
《喜晴》这首诗词以描绘喜迎晴天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愉悦之情。
首先,诗词以梦醒的场景作开篇,窗户完全露出了晨曦,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和新的希望。孩子们兴奋地报喜天晴,展现了他们对阳光和美好天气的渴望,也表达了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心。
接下来,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天空的变化。层层云朵被破开,像轻飘的絮,形成了层云薄薄的景象。而飞鹊们嘈杂的叫声则唤醒了这个新的一天,它们的声音充满了活力和喧闹,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气和喜悦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宁静和活力并存的景象。水面上静谧无声,一片宁静的长空,与此同时,双溪中万只桨声齐鸣,形成了一种欢腾和活力的对比。这种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传递了作者对生活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态度。
最后两句,诗人写道自己在屋檐下寻觅诗句,表达了他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灵感迸发的情景。乐处漫蝇营的描写则表明,无论在何处,快乐和美好的事物都随处可见,只需要用心去感受。
总体而言,袁说友的《喜晴》通过描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天气和生活的欢喜之情。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创造了一幅欢快、明亮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温暖的感受。
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天宇沈沈。一夕佳期两意深。琼签报曙。忍使飚轮容易去。明日如今。想见君心似我心。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净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