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夕日操》

我尽日乃倾,独何求於尔星。
煜煜夕日,不尚有朝。
皦皦君子,去谁繇招。
死如可从,生百不聊。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夕日操》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我尽日乃倾,独何求於尔星。
煜煜夕日,不尚有朝。
皦皦君子,去谁繇招。
死如可从,生百不聊。

中文译文:
我整日心力交瘁,独自期待那夜空中的星辰。
夕阳辉煌炽热,并不向往黎明的光明。
清澈明亮的君子,请问你将离开何人的召唤?
如果死亡可随之而来,生存又有何意义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令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探寻。诗中通过描述夕阳和星辰的景象,抒发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的无奈与疑惑。

首先,作者描绘了夕阳的壮丽景象,使用了形容词"煜煜"来形容夕阳的明亮辉煌。然而,他并不向往黎明的光明,这可能意味着对幼稚和浮躁的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安宁与宁静的追求。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称自己为"皦皦君子",这里的"皦皦"意为清澈明亮、高洁无瑕。他询问自己将离开谁的召唤,暗示了他对追求的对象和意义的思考。这里的"谁"可以理解为指向一种内心的呼唤或者追求,是对真实意义和价值的追寻。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思考。他提出如果死亡是可以随之而来的,那么生存又有何意义呢?这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质疑,对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世俗追求的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折射出个人内心的追求和哲学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疑问和困惑。这种哲思的诗意使得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价值。

  • 《金蕉叶(大石调)》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 《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

  • 《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

    锦绣文章,圭璋闻望,碧落侍郎。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委羽天空,石桥水冷,每为众生时雨滂。君知否,是民心襦裤,吏胆冰霜。少须召入鹓行。也不念无人荷紫囊。有本朝曾旦,移春手段,旧家羲献,补月心肠。此去三山,却登八座,已准金瓯姓氏香。还朝处,

  • 《吕梁》

    吕梁三十仞,县水莫知源。雨歇山如沃,波狂岸欲翻。黄云扑古塞,青草织平原。最是关情处,秋霜一夜猿。

  • 《冬至后三日三首》

    梅柳有情态,江城过岁除。山村见霜橘,江市出寒鱼。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

  • 《题秋台诗卷》

    骚雅驰声历几霜,驾言拙嬾擅词场。登台甚矣秋容澹,得句依然风骨香。卷尽辞穷余古韵,笔精墨妙发潜光。此中境界真堪乐,枕上休贪南面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