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山房水样清,定回灯影暗还明。
对床不见逃禅晋,竹雨声中梦不成。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西山雨中独宿寄粹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在西山雨中独自宿居的情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描述了一座幽静的山居,山房隐匿在云雨之间,清澈的水流如同镜子一般明亮。回灯的影子在雨中显得暗淡,却又因此更加明亮。诗人在床上躺着,却看不到逃禅的晋人,仿佛他们消失在竹雨的声音中。诗词以雨夜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独处山居时的思索和感悟。雨夜中的山房和水流,以及回灯的影子,构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逃禅晋人的想象,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生和梦想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对比,以及对逃禅晋人的隐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独立和追求。雨夜山居的静谧和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相呼应。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西山雨中独宿时的心境,思考人生和梦想的意义。
好思量。正秋风、半夜长。奈银缸一点。耿耿背西窗。衾又凉。枕又凉。露华凄凄月半床。照得人、真个断肠。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异事标仙女,灵踪隐志公。
汴涨溅溅费挽牵,轻舟难若上青天。只知乘駃及先去,不意迟留落那边。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舟渡神兵後,城荒王气空。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豀翁若冰雪,明净不受涅。经岁断知闻,使我心菀结。佳句来清风,足以酒炎热。山中有奇事,迟向秋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