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车马日喧喧,虽有离歌不惨颜。
岂似客亭临临岸,暂留◇酒对青山。
天街树绿腾归骑,玉殿霜清缀晓班。
莫忘西亭曾醉处,月明风溜响潺潺。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席上送刘都官》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都城车马喧嚣不息,尽管有离别之歌,但面容并不悲伤。与客亭相比,这里更像是临近岸边的地方,暂时停留,与青山对饮美酒。天街上的树木绿意盎然,归骑腾空而回,玉殿上的霜清冷,点缀着黎明的曙光。不要忘记曾经醉倒在西亭的地方,月明之下,风吹过水面发出潺潺的声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送别刘都官离开都城的情景。尽管有离别之歌,但作者并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情绪,而是通过对比客亭和这个地方的景色,表达了对刘都官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诗中描绘了都城的繁忙景象,以及天街上的绿树、归骑和玉殿上的霜,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宴会的喜庆氛围。最后,作者提醒刘都官不要忘记曾经一起醉倒在西亭的时光,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回忆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作者通过描绘都城车马喧嚣和离别之歌,与后文中的青山、绿树、归骑和玉殿上的霜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友谊和美好时光的宝贵。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最后,作者提醒刘都官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刘都官未来的祝福。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深深思念和祝福之情。
信使频驱传,元戎罢枕戈。茅茨随处有,禾稼望中多。寓舍时吴语,丰年半楚歌。泰然真乐土,谁为挽天河。
伴我山城惯嶮巇,长因马健感吾衰。三年粗了痴儿事,并日犹嗟灶妇炊。会见千金市龙种,可能一笑换蛾眉。还家劣有枯籐在,神驾尻轮得自欺。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仕已都无喜愠三,有弦不解但操南。归来稳上论思直,政尔民情已熟谙。
二月看看已过半,春雨尚尔不放晴。杨柳长堤飞鸟过,鸬鹚新水没滩平。
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