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不管勒花风,开尽深红到浅红。
未放游人偷眼看,已惊红雨乱濛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席上信笔六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神不管勒花风,
开尽深红到浅红。
未放游人偷眼看,
已惊红雨乱濛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花开的景象。诗人认为花神不受束缚,随意吹拂花朵,使花朵由深红逐渐转为浅红。游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偷偷观赏,就被红雨打乱了花的颜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美丽而短暂的感叹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花朵的变化和突如其来的红雨,展现了诗人对花朵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如"花神"、"勒花风"、"深红"、"浅红"、"红雨"等,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稍纵即逝的花开景象。
诗中的"花神"形象化地描绘了自然界中掌管花朵的神秘力量,使花朵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勒花风"一词则生动地描绘了花神吹拂花朵的情景,使花朵的颜色由深红逐渐变浅,给人一种渐进的美感。
然而,刚刚绽放的花朵还未来得及被人们欣赏,就被红雨打乱了花的颜色。"未放游人偷眼看,已惊红雨乱濛濛"这句描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花朵美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的特点。红雨的突然降临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意境和诗人对花朵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花朵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通过花朵的变化和红雨的干扰,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瞬息即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李弥逊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