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戏伸监院伸宣力勤圆老有传衣之意》

安乐窝前安乐僧,一轮明月一枯藤。
与他整顿山林了,更上孤峰第一层。

作者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戏伸监院伸宣力勤圆老有传衣之意》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作品。诗人以安乐窝前的安乐僧和一轮明月、一枯藤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僧侣的勤勉努力和传承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僧侣整顿山林、登上孤峰的景象,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卓越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精神的赞美和赋予传承文化的意义。诗中的“安乐窝前安乐僧”揭示了僧侣追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心境,与“一轮明月一枯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安乐僧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清净的形象。这种对比也使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和深情。

诗中的“整顿山林了,更上孤峰第一层”表达了僧侣对修行的刻苦努力和对卓越的追求。他们不仅整顿山林,使之更加安宁和有序,还努力攀登孤峰,力争成为最高层次的存在。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了僧侣的形象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王洋对传统文化的敬意。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侣形象的交织描绘,诗人传递了追求内心安宁与传承文化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卓越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意象的描写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王洋深邃的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怀。它让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卓越的追求,同时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思考。

  • 《挽胡季昭》

    湛湛长江月,高标太华清。孤忠千古重,去国一身轻。个事从来有,近来多怕行。凛然公屹立,一死足平生。

  • 《武康溪居即事寄实印大师四首》

    月下猿声水畔山,卧听吟望祇宜闲。柴门不掩无来客,时有精灵暂往学。

  • 《十二弟寄诗一编来用其山字韵作》

    季诗来灞岸,秀色蔼雕山。独笑寒暄外,相逢翰墨间。花飞能拥路,月入不开关。巧解供新句,吾才愧晋悭。

  • 《次韵秋日五首》

    振衣云岫一襟风,送目霜天恨里鸿。好赋远游挥八极,知公胸次小区中。

  •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默默有句兮祖祖相传,心心无住兮灵灵自然。石蕴玉而辉山,渊含珠而媚川。千亿门开弥勒弹,三十年用俱胝禅。一乘底事,百草头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