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自笑文章少,为郡谁言乐事多。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一心了了无人语,两鬓萧萧奈老何。
还有不随流俗处,秋毫无累损天和。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戏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集贤自笑文章少,
为郡谁言乐事多。
报答书题亲笔砚,
逢迎使客听笙歌。
一心了了无人语,
两鬓萧萧奈老何。
还有不随流俗处,
秋毫无累损天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曾巩的自我调侃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他自嘲自己的文章才华有限,难以与其他才子相提并论,因此他在文坛上并不出名。然而,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尽管没有人来赞美他的快乐生活。他感激地回报了那些为他题赠的友人,写下了他们的名字,并用自己的手笔写下了他们的名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欢迎使者们前来拜访,享受笙歌音乐的欢乐。尽管他不言语,但他的心境是明了的,他的两鬓已经斑白,他无奈地接受了老去的事实。然而,他仍然保持着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风格,不受俗世的束缚,他的心境如秋天的细毫一样纯净,没有被琐碎的事物污染。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展现了曾巩的个性和境遇。他坦然承认自己的文章水平有限,与其他才子相比有所不及,但他并不为此而沮丧,反而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快乐的生活上。他感激那些给予他支持和赞赏的人,并以自己的手笔回报他们。诗中的笙歌音乐象征着快乐和享受,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年华已逝,曾巩依然保持着独立和纯净的心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流俗的影响。他的才华虽然未被广泛认可,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风格,保持着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这首诗展示了曾巩的豁达心态和独特的人生观,他以一种自嘲和自足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才华和生活。这种乐观和独立的精神令人钦佩,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由和纯净心灵的追求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城头长短更,水调高低唱。别酒不盈斟,泪洒风烟上。明年二月时,更向城阴望。只有旧歌辞,传作风流样。
用尽四时周一岁,唯春能见好花开。十千买酒未为贵,既去红芳岂再来。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方今太平君,戒欹如持盈。乞言用龟监,履德均权衡。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尚赖尔庶牧,裨朕
又中秋届候,日初沈,夜微凉。对烟障云屏,良朋益友,逸兴何长。飙然玉轮宛转,历茫茫、巨浸跃天网。碾破玻璃万顷,洞明三界十方。宜将。火枣交梨,开清赏,胜飞觞。肆雅志幽怀,遐襟旷迹,百虑俱忘。*思教风始振,感重阳、隐语示回阳。桂树香传十九,致余极味先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