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一何多,晓夜鸣不已。
居然声相应,各为气所使。
零露聊饱蝉,落叶才庇螘。
秋风满庭砌,安能久居此。
愁声不欲听,我听差可喜。
平生胜负心,一笑付童子。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蟋蟀》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蟋蟀的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蟋蟀的赞叹和自我调侃之情。通过对蟋蟀的观察和感受,诗人传递了一种深邃的哲理。
蟋蟀一何多,晓夜鸣不已。
居然声相应,各为气所使。
零露聊饱蝉,落叶才庇螘。
秋风满庭砌,安能久居此。
诗中,诗人首先称赞蟋蟀的数量之多,它们在白天和黑夜中不停地鸣叫。然后他注意到了蟋蟀们的声音相互呼应,但却是由于各自的气息所驱动。接着,诗人提到了秋天的露水勉强满足了蝉虫的需要,而掉落的叶子刚好为螘虫提供了庇护。最后,诗人提到庭院中秋风的吹拂,暗示蟋蟀们无法长久地居住在这里。
整首诗通过对蟋蟀的描绘,折射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蟋蟀的鸣叫声虽然多样而和谐,但是它们并没有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蝉虫和螘虫也仅仅依靠外界的偶然机遇来生存。而秋风的吹拂则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这首诗词中融入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他以自己的愁苦之声为对比,对蟋蟀的鸣叫表示欣喜,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待胜负得失。最后,他以一笑付之童子,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和对人生的坦然。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蟋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融入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态度。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微小生灵的观察,展现了大自然中的无限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著书不就便相抛,远向襄州谒故交。里舍千头无旧橘,客程三脊有荒茅。买鱼村渡捐孤剑,沽酒山城解弊袍。双鬓岂堪禁岁月,眼看归鳦又成巢。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陇头鸣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筠屿烟长碧,兰坡水自香。只宜行画里,忘却在潇湘。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喜作羊城客,忘为鹤发翁。问天求酒量,翻海洗诗穷。已过西南道,适遭东北风。扁舟载明月,枉作卖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