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溪寺书怀》

野寺依溪曲,长桥接柳堤。
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栖。
懒散今成性,烟云尽入题。
邻居有农父,时与话耕犁。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溪寺书怀》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溪边寺庙景象,并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心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溪寺书怀》中文译文:
野寺依溪曲,
长桥接柳堤。
俗人忙不入,
孤客自安栖。
懒散今成性,
烟云尽入题。
邻居有农父,
时与话耕犁。

诗意和赏析:
《溪寺书怀》描绘了一处位于溪水弯曲处的野外寺庙。长长的桥梁连接着溪水两岸的柳树堤岸,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景象。寺庙所在的地方清幽宁静,普通人很少前来打扰,只有孤独的客人才能在这里找到宁静的栖息之地。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懒散舒适的生活态度,将这种态度视为自己的性格特征。他对于喧嚣繁忙的世俗生活并不感兴趣,宁愿远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他以淡泊名利为原则,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诗中的“烟云尽入题”表明作者将自然景色和心境融入了诗词之中。他通过观察溪水和柳树、感受烟云的变幻来丰富自己的创作题材,将这些美景融入自己的诗意之中。

最后两句描写了作者与邻居的交流场景。农父是邻居中一位务农的父亲,作者常与他交谈农事,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这种邻里之间的交流,平实而真诚,体现了作者对朴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溪寺书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们对于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诗词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个人情感体验,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名利的思考。

  • 《益寿美金花》

    回头问己。返照蓬壶明彻底。一颗玄珠。上下周流出六虚。混成天癸。象适圆通明**。内外无拘。游奕天中不卷舒。

  • 《寄刘昉秀才》

    丝路萦回细入云,离怀南陌草初薰。茂林修竹谁同禊,明月春萝定勒文。燕忆铜鞮来不定,鸿归碣石信难分。东风莺友应相望,懊恼孤飞不及群。

  •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z5.

  • 《病后访梅九绝》

    和靖林间欬嗽时,一边觅句一边饥。而今始会天公意,不惜功名只惜诗。

  • 《洛下别同志》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 《姚源忆故人 舍弟运甫有书议葬事,以词答之》

    在生已是为来错。死后形骸丑恶。合避三光寥廓。埋了休拾掇。子孙办孝如媒妁。迁葬分明嬉谑。并骨共同棺椁。显露贪欢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