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臯羽,自号晞髪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开府延平,署谘事参军。文天祥兵败,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遗民故老方凤、吴思齐、邓牧等多有交接,名其会友之所曰汐社,义取“晚而有信”。元成宗元贞元年卒于杭州,年四十七。着有《晞髪集》、《西臺恸哭记》、《天地间集》等。事见《晞髪集》附录方凤《谢君臯羽行状》、吴谦《谢君臯羽圹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有传。 谢翱诗,第一至五卷以明弘治唐文载刻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程熙刻本(简称程本)、清康熙平湖陆大业刻本(简称陆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第六卷以陆大业刻《近稿杂诗》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晞髪遗集》(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西台哭所思》是宋代谢翱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残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谢翱对逝去的知己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诗人在西台(指一个荒凉的台地)上哭泣,表示自己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残年。他的泪水落在吴江的水中,随着潮水流入大海。诗人感慨地说,尽管他的故友已经离世,但他的衣袖仍然沾染着青翠的颜色,而后土(指墓地)却不怜惜他的才华。诗人自称为山中客,虽然还未年老,但他应该以写作八哀之诗来表达对故友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哭泣和思念,展示了人们在逝去的友情面前的无助和悲凉。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吴江水和大海,以增加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最后,诗人自称为山中客,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深深思念,并以写作八哀之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沉郁而深思的感受。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烛下看花遍有思,醉中听雨也无愁。
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啼轻,举头便觉长安近。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後凭谁问。
琼林玉女职司花,装缀珠玑泣露华。妙手有神俄点化,灵根何日下天涯。
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苍茫连夜遁,不暇恋春衣。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
四月旱火坤西维,湫潭百丈沧江湄。潭中老龙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羁。招呼频费香火诚,去则甚速来何迟。炎官火伞日轮午,一尘不动天琉璃。火光之中兴白雾,风伯鼓鞴雷奋椎。黑云压城白昼暝。倒泻银汉倾天池。帝勅九乌以震死,血饱龙吻纷淋漓。再拜谓龙曷少霁,龙与我职均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