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喜吴几道迁右正言知谏院》

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鉴直须明主知。
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
汉成不用朱云剑,舜帝尝闻大禹辞。
莫道孤居无感激,挼挲两耳听京师。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喜吴几道迁右正言知谏院》是宋代郑獬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精美的金器喜迁入了陶熔的手中,
美丽的玉镜需要明主来识别。
有志向的士人原本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
但古人常常为错过机遇而感到遗憾。
汉成帝并不需要朱云剑来征战,
舜帝曾经听闻大禹的辞职之言。
不要说孤独居住没有感激之情,
我用手捧耳聆听京城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郑獬对时代潮流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喜吴几道迁右正言知谏院为题,通过对金器和玉镜的描绘,抒发了对明主的期待和对明君的赞扬。金器和玉镜象征着高贵和美好,需要明主来识别和欣赏。作者认为有志向的士人本来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但往往错过了机遇,成为古人所遗憾的事情。这里表达了对时代不合理、机遇有限的不满和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引用了汉成帝和舜帝的例子。汉成帝不需要朱云剑来征战,说明时代已经转变,不再需要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而舜帝听闻大禹的辞职之言,显示出舜帝对大禹的谦虚和尊重。这些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才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诗以个人的感慨作结,表达了作者身处孤独的境遇,但仍然用心去聆听京城的声音,表现出对时代变化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对金器、玉镜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展示了对时代潮流和命运的思索和感叹。同时,以明主和士人为主题,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和人才的渴望,以及对时代机遇的思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寄孙伯融》

    吴树绿如盖,越山天下奇。遥知戎事暇,总是雅歌时。国士曾持节,将军已建旗。西宛有名骥,安得为君驰。

  • 《偈颂二百零五首》

    清彻性空水,圆明净智身。个中不洗体,直下了无尘。有成佛,有降神。有彼岸,有迷律。哆哆和和此其始,胶胶缀缀此其因。底时节,释迦文,恶水蓦头浇莫嗔。何须念彼观音力,自然还著於本人。

  • 《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大道启元命,时人居太康。中朝发玄泽,下国被天光。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鼓鼙迎爽气,羽籥映新阳。太守即悬圃,淮夷成葆疆。小臣惭下位,拜手颂灵长。

  • 《红窗*》

    这王三,风得赛。便咄了气财,色游三昧。因何却不断香醪,我神仙也爱。独自行来真自在。要到处掩然,悉除百*。多心经,记得分明,

  • 《赵{左山右蒙}惠二诗酬以来韵》

    广汉诸孙用心苦,亹亹妍谭殊可数。江南春意满芳洲,长袭幽香佩兰杜。世缘嚼蜡久无情,喜闻叔起有新声。著书半百悬罄久,蹑屩一日双璧明。顾予画脂已心朽,看君著鞭方力生。他时负云纵六翮,上抟扶摇游太清。

  • 《鸟影度寒塘》

    秋色满潇湘,天寒玄鸟忙。数声离叠嶂,片影度横塘。风翮抟寥廊,烟踪入渺茫。乍随萍荇没,还共水云长。冷浸千寻碧,斜侵两岸霜。凝眸西塞远,疏点带残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