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民宜甚,平反笑屡春。
故庆熊梦协,还见凤毛新。
桂籍他年继,桑弧旧俗因。
岂无汤饼会,也合到穷宾。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喜义卿得子端倅摄新守》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乐民宜甚,平反笑屡春。
喜悦之情在民间应该非常盛大,喜庆之喜笑声不断,如同春天一样持续不断。
故庆熊梦协,还见凤毛新。
因此庆贺之事使人们欢快如熊冬眠苏醒,也看到了凤毛的新鲜事物。
桂籍他年继,桑弧旧俗因。
桂树将来继续开花,桑树弓弦上的旧习俗依然延续。
岂无汤饼会,也合到穷宾。
难道没有以汤饼相聚的欢会,也能够与贫穷的宾客相得益彰。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喜庆之事的欢乐情感,借喻熊冬眠苏醒和凤毛的新鲜事物来形容喜庆的盛况。诗中还提到了桂树和桑树,分别象征着繁荣和传统,表达了希望将来的喜庆事物能够延续和传承。最后一句描述了无需华丽的款待,即使在贫穷的环境中,喜庆的氛围也能够与来宾相得益彰。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喜庆和欢乐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从来风月人。瓦缶不量追大吕,冰壶何惜受纖尘。
奉命诛求下户贫,抗章恳白上官嗔。与其重敛毒千室,宁以深文中一身。吏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空烟亭下桃花水,好送扁舟欲去人。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我衰已分龟头缩,君健方知鹤翅掀。早韭晚菘冬芋粟,尚能时节候高轩。
人穷往往咎文穷,历数前贤半此风。春去林园乃啼鴂,秋来墙壁自鸣虫。世悲工瑟如齐客,我叹好龙多叶公。苦节期君类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铜。
玉麟春晚,绿篇甘棠荫。可是惜花深,旋移得、翻阶红影。朱帘卷处,如在古扬州,宝璎珞,玉盘盂,娇艳交相映。蓬莱殿里,几样春风鬓。生怕逐朝云,更罗幕、重重遮定。多情绛蜡,常见醉时容,萦舞袖,蔌歌尘,莫负良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