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槹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喜雨歌》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南州六月天长时间不下雨的情景,以及期盼雨水的农民们的辛劳和焦虑。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雨歌》中文译文:
南州六月天不雨,
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
桔槹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
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
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
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
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
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
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
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
太史还看书大有。
诗意和赏析:
《喜雨歌》以描绘南州六月旱情为主题,通过描述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苦难,展现出对雨水的期盼和喜悦。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表达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长时间不下雨的南州景象,川原已经成为赤土,禾黍凋零,给人一种干燥枯萎的感觉。接着,诗中出现了旱魃的形象,形容干旱状况的严重性,给人一种烈日炎炎的感觉。
随后,诗人以夸娥走海和冯夷匿渊的传说来形容干旱的程度,暗示干旱已经到了极点,人们的苦难如同登山涉海般困难。然而,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天空中片云的出现,犹如天外悠然的景象,给人一线希望。倏忽间,天空中猛风惊电,白昼昏暗,蛟蜃出现,形容了雨水来临的迅猛与惊喜。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大雨倾盆的情景,陆地波涛滔滔,禾黍复苏,人们欢声载道。最后两句表达了雨水丰收的好兆头,预示着秋季的丰收。官家应该有明智的管理,太史也要继续读书,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
《喜雨歌》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期盼,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它以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传递出对勤劳、智慧和希望的讴歌。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见《岳州府志》)。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李群玉善急就章,喜食鹅,肇赠句云云。见《纪事》)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题绿阴亭。见《临江府志》)。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今朝寒食节,拨撒浑涕余。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闲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只似去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