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
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
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喜雨三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佛炉前一柱香,
神龙夭矫挂空苍。
人閒祥瑞六月雨,
枕上吟哦终夕凉。
不待白渠纷畚锸,
俄惊赤卤屹仓箱。
自惭太守无功德,
帝力惟知荷圣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喜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帝王的敬仰。诗中提到佛炉前的香烟弥漫,挂在苍穹上的神龙,六月间降下的幸运之雨,以及夜晚在枕上吟咏的凉爽。诗人以喜雨为喻,表达了对帝王的钦佩和自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喜雨的景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以佛炉前的香烟、神龙挂空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诗词充满了宗教和神话的色彩。同时,诗人以人们闲庭信步间的祥瑞雨和夜晚凉爽的吟咏为对比,展现了喜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清凉。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己的不满和对帝王的敬仰。他自谦自己没有功德,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同时崇敬帝王的智慧和圣明。这种对帝王的赞美和自己的自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以及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喜雨景象的赞美和对帝王的敬仰,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幸有崔公入药镜。如究竟。全真固蒂归根静。主客内明方外应。灵台粲发天光莹。两个壶中一片景。急修省。莫待临渴去掘井。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从知东甸尉,铨注似恩除。带土移嵩术,和泉送尹鱼。印床寒鹭宿,壁记醉僧书。堂下诸昆在,无妨候起居。
下车父母国,自重岂其轻。谓我诈为善,何忧被此名。
常慕晋高士,放心日沈冥。湛然对一壶,土木为我形。下马访陈迹,披榛诣荒庭。相看两不言,犹谓醉未醒。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同心不共世,空见藓门青。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