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西山双袖舞,中有清宫蟠万础。
云横朱阁碧梧寒,风扫石坛苍桧古。
道人宾实其姓方,来从何许今几霜?
诛蒿仆蓬殿突兀,玉华紫气腾真香。
胸奇腹愤无人识,我独相从似畴昔。
时时苦语见鍼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明朝归客上归艎,重到曦真计渺茫。
只有双鱼相问讯,歙江之水通吴江。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曦真阁留别方道士宾实》
中文译文:
东山西山双袖舞,
中有清宫蟠万础。
云横朱阁碧梧寒,
风扫石坛苍桧古。
道人宾实其姓方,
来从何许今几霜?
诛蒿仆蓬殿突兀,
玉华紫气腾真香。
胸奇腹愤无人识,
我独相从似畴昔。
时时苦语见鍼砭,
邂逅天涯得三益。
明朝归客上归艎,
重到曦真计渺茫。
只有双鱼相问讯,
歙江之水通吴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范成大所作,题为《曦真阁留别方道士宾实》。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表达了与方道士宾实的离别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东山和西山的景色,以及在其中舞动的方道士宾实的双袖。这里的东山和西山可以理解为一种寓意,可能代表了世间的善与恶、荣辱得失等对立面,而方道士宾实则在其中舞动,寓意他能够超脱于尘世之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存在。
接着,诗人描绘了云横朱阁、碧梧树的寒冷景象,以及风扫石坛、苍桧古树的古老气息。这里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幽静凄寒的感觉,与方道士宾实超然而存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境界。
接下来,诗人揭示了方道士宾实的身份和来历。他的姓氏是方,来历不详,已经经历了几个寒暑。诗中出现了"诛蒿仆蓬殿"的描述,暗示方道士宾实有着追求道义和真实的品质,他所追求的境界超越了世俗的追求,具有崇高的价值。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方道士宾实的敬佩之情。他说自己胸怀异禀,内心愤怒,但无人能够理解他的情感。他感到与方道士宾实有着相似的境遇,仿佛回到了过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方道士宾实境界的认同,以及对他的理解和倾诉。
最后两句"时时苦语见鍼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表达了诗人与方道士宾实的相遇对自己的启迪和帮助。他们在天涯相遇,互相交流,诗人从中获得了三次益处,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方道士宾实的景仰和敬佩,以及在他身上找到了心灵归属和启发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真理、道义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方道士宾实的敬仰,同时也呈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廉以维其心,在心常有辨。一介不妄取,真如视土粪。
国尚有人悲此老,天其丧我泣吾曹。平生心事知谁与,怅望今人论太高,便谷卑心随故步,岂期中路丧连鳌。先生已死吾何望,举眼犹知有凤毛。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惟泫然。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沉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竹爆当门庭,震门陛也。
黍大青混沌,此即万化鞘。盘古不得窥,凿之忽七竅。太朴既脱手,银蝠乃夜啸。乾坤两饼分,日月变丸跳。九鸦方爇天,致渠共工斗。额血不周山,山裂天西漏。娲皇炼彩石,一发大庭笑。宓犧方蛇蟠,商契亦燕鷇。
钝碧顽青几万秋,直无天地始应休。莫嫌尘土佯遮面,能向楼台强出头。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假饶不是神仙骨,终抱琴书向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