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潭雩祀稀曾讲,蟹井灵泉亦未迎。
代拜烦它村祝叟,愿丰误杀老书生。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夏旱四首》是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夏季旱灾的困扰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蛟潭雩祀稀曾讲,
蛟潭的雩祀(一种祭祀活动)很少举行,
The infrequent ritual at the Jiaotan Temple has been mentioned before,
蟹井灵泉亦未迎。
蟹井的灵泉也未涌出。
The sacred spring at the Crab Well has yet to flow.
代拜烦它村祝叟,
为代替他,烦恼的村祝(祭司)老人代为祈雨,
Bothered by it, an old village priest is called upon,
愿丰误杀老书生。
希望降雨滋润庄稼,但却误伤了年老的读书人。
Wishing for abundant harvests, but inadvertently harming the elderly scholar.
诗词通过描绘夏季旱灾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殷切期盼和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在诗中,蛟潭和蟹井分别代表了祭祀和灵泉,它们都是人们期望能带来雨水的地方。然而,雩祀很少举行,灵泉也未涌出,这说明夏季旱灾的严重程度。为了祈雨,村里找来了一个村祝老人代替年老的读书人进行祭祀,但他或许无法达到读书人所期望的祈雨效果。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年老的读书人代表着知识分子,他们受到旱灾的影响,但却无法亲自进行祭祀。相比之下,村里的村祝老人虽然能够代替他进行祭祀,但可能并不具备读书人的学问和能力。这种反差凸显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力量的悬殊,也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夏季旱灾的困扰和人们对于雨水的渴望,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花园到处莺呼入,骢马游时客避行。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洛中佳境应无限,若欲谙知问老兄。
词客金门未有媒,游吴适越任舟回。远水迢迢分手去,天边山色待人来。
皋禽名祇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閒意到青云。
荏苒岁云暮,艰难予岂堪。关山怀远别,弓矢废清谈。风色霁还暖,梅梢春已酣。信音惊远雁,心绪乱游蚕。投笔班超近,擒戎李靖慙。行吟望西北,赴难有虞潭。
称安楼阁贯空嵌,绝顶磨霄凝翠岚。若到白云犹未半,凭君更上七星岩。
文章事业初何有,钟鼎山林本自同。昨暮钓鱼天镜北,今朝采药石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