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旱火坤西维,湫潭百丈沧江湄。
潭中老龙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羁。
招呼频费香火诚,去则甚速来何迟。
炎官火伞日轮午,一尘不动天琉璃。
火光之中兴白雾,风伯鼓鞴雷奋椎。
黑云压城白昼暝。
倒泻银汉倾天池。
帝勅九乌以震死,血饱龙吻纷淋漓。
再拜谓龙曷少霁,龙与我职均有司。
商霖傥可通帝梦,正直炯炯唯龙知。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夏旱》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夏季旱灾的景象,并展现了祈求龙神降雨的场景。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月旱火坤西维,
湫潭百丈沧江湄。
潭中老龙帝所御,
偃蹇不任世俗羁。
这首诗词以夏季旱灾为背景,描述了干旱的景象。夏天的火热让大地干涸,没有一丝雨水的滋润,这种干旱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在这干旱的景象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叫做湫潭的地方,潭中居住着一条老龙,它是帝王之神,驾驭着天龙掌管着天气。老龙懒散而倦怠,不愿接受世俗的约束。
招呼频费香火诚,
去则甚速来何迟。
炎官火伞日轮午,
一尘不动天琉璃。
人们为了祈求老龙的降雨,频繁地燃烧香火,表达真诚的祈愿。他们期待着雨水的到来,希望老龙能够快速而及时地回应。尽管太阳当空炎热,烈日高悬,但是天空中的琉璃色的晴空却一丝动静也没有,没有一丝云彩的出现。
火光之中兴白雾,
风伯鼓鞴雷奋椎。
黑云压城白昼暝,
倒泻银汉倾天池。
然而,在火焰的照耀下,突然升起了白色的雾气,从火光中升腾而起。风伯擂动着巨大的鞴鼓,雷神挥动着震撼人心的雷电之锤。黑云压城,使白昼变暗,天空仿佛是黑夜一般。接着,滂沱的雨水如银河倾泻而下,宛如倾天之池。
帝勅九乌以震死,
血饱龙吻纷淋漓。
再拜谓龙曷少霁,
龙与我职均有司。
这场狂风暴雨是由上天的皇帝亲自发布的命令所引发的,九只神鸟受命而出,以雷声之势撕裂了干旱的天地。雨水如洪水般汹涌而至,血腥的龙吻飘散在空中,血迹纷飞。人们再次跪拜,问龙为何迟迟不停雨,希望龙能尽快停止降雨。诗人声称自己与龙有同样的职责和使命,都是掌管天气的神明。
商霖傥可通帝梦,
正直炯炯唯龙知。
希望商人的祷告和祭品可以传达到上天的皇帝,并且让皇帝在梦中得知商人的真诚。只有龙知道商人的真正心意,只有龙能够洞察人心的正直。
这首诗词《夏旱》以干旱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述人们祈求龙神降雨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干旱所带来的痛苦的描绘。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干旱、火焰与雨水的对比,强调了干旱的严重性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同时,诗人通过描绘龙神的形象和人们祈求的场景,表现了对神灵的崇拜与依赖,并强调了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与共同使命。
整首诗词以平淡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干旱与雨水的对比,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通过描述人们祈求龙神降雨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干旱所带来的苦难的共鸣和对龙神的仰慕与期待。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伟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锦绷玉立纪双清,瑞牒千年重得名。龙竹高标俨元致,熊湘素节凛皇英。质同陇麦两歧秀,奇并庭柯连理荣。却羡次峻尤特立,虚心直道不孤生。
夏景恬且旷,远人疾初平。黄鸟语方熟,紫桐阴正清。廨宇有幽处,私游无定程。归来闭双关,亦忘枯与荣。土室作深谷,藓垣为干城。頫杉突杝架,迸笋支檐楹。片石共坐稳,病鹤同喜晴。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泉为葛天味,松作羲皇声。或看名画彻,或吟闲诗成。忽枕素琴睡,时把
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引,马前已被红旗阵。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擢影干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彩挂虹霓晕。
醉起意不尽,江边寻杜蘅。折来何所寄,游子在西京。一别三春晚,穷年百虑生。日斜空怅望,一水隔盈盈。
出处难为卜筮谋,植鳍无复转岩求。清风不度麒麟阁,明月空沈鹦鹉洲。采石仅埋吟骨在,新亭犹带泪痕羞。书生慷慨谈时事,未必膺门肯见留。
湖上风涛或泛浮,城南因立镇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