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夏日十二首》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
高楼对斜月。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夏日十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中文译文:
夜色笼罩着川原,秋天的声音催促着草木。
星辰随着地平线延展,银河在山脉间流淌。
栖息的鹤感受到凉意先行,饥饿的乌鸦尚未归巢。
高楼对着斜挂的月亮,悲伤的笛声响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的夜晚景色和氛围。夜幕降临,夜色笼罩着川原,秋天的声音催促着草木生长。星辰在广袤的天空中闪烁,银河在山脉间流淌,展现出壮丽的景象。栖息的鹤感受到夜晚的凉意,提前发出警示。饥饿的乌鸦还未归巢,仍在寻觅食物。高楼对着斜挂的月亮,悲伤的笛声响起,给人一种清幽哀怨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夏夜的景色和气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感受和情绪。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夜色与秋声、星辰与河汉、栖鹤与饥乌进行对比,突出了夜晚的静谧和生命的活跃。高楼对斜月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寂寥和哀怨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鸣。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夏夜景色的独特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秋日属疾》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

  • 《题南夫四时佳致园亭》

    桐川博士老文学,出处乃在可否间。舍东支径劣百步,墙北危亭俯两山。风花辞枝黏草碧,雨竹卸箨连苔斑。林阜红叶白雁早,江国琼英翠羽寒。一年天与四时景,百岁人无半日间。扰扰鸣钟开晨起,昏昏逶烛愁夜阑。蜉蝣生死寄黄壤,鸟兔飞走凋朱颜。主人自得静中趣,物理常于动处观。

  •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 《鄂渚赠祥公》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

  • 《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

    庭前草色浑未露,坞外桃花肯破颜。七十日春閒过了,半分春色尚犹悭。

  • 《秋怨》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