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虽幸免颠跻,骤雨冥冥步转迷。
白马已翻青嶂去,黄鹂犹恋绿林啼。
人皆有路通霄汉,我独无桥渡涧溪。
且傍田塍欹侧过,从教甲子混涂泥。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下山雨骤》是宋代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下山时遭遇突然的暴雨,情景十分壮丽。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山虽幸免颠跻,
骤雨冥冥步转迷。
白马已翻青嶂去,
黄鹂犹恋绿林啼。
人皆有路通霄汉,
我独无桥渡涧溪。
且傍田塍欹侧过,
从教甲子混涂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下山中遇到突如其来的暴雨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困惑和无奈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说下山虽然可以避免颠倒摔跤,但是突如其来的骤雨使他的步伐失去了方向,感到迷茫。
然后,作者描述了白马翻过青山,离去了,而黄鹂却还停留在绿林中不肯离去,似乎在哀鸣。
接下来,作者表示人们都有通往天上和汉水的路,而他却没有桥能够渡过涧溪,暗示自己面临的困境。
最后两句,作者以自己倾斜的身体慢慢走过田塍,从而让自己的身体与混浊的泥土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逆境的坦然和接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表达,表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豁达。虽然诗中没有明确点明作者的具体情境,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情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坦然。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以及对困境的深刻思考,使《下山雨骤》具有一定的诗意和表现力。
自是瀛洲客,还因野趣来。解衣吟寂寞,携酒上崔嵬。石洞山山秀,栀花树树开。只应岩下水,相送上船回。
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睡月馀。
片言寤主上亨途,几向专城佩左鱼。羊陆遐冲虽坐折,高文宿愤竟谁摅。平时屡草千言奏,垂绝犹腾八难书。汉殿履声今已矣,两州遗老倍欷歔。
水上卖瓜女,摘瓜陂上田。长麻已不识,满把青铜钱。
皖江阴乍晴,鳞鳞秋浪生。岸回村树隐,潮落海云平。鱼米舟中市,人烟水上城。不须遥问渡,前路是浮萍。
俱是洛阳年少客,才华迥出天真。青衫惯拂软红尘。酒狂因月舞,诗俊为梅新。寄语长安风月道,莺花缓作青春。披风沐露问前津。客中春不当,归去倍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