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夏夜二首》

一雨洗空旷,肃然天地秋。
阴阳有至信,残暑逝不留。
中夜事忽变,西风延蓐收。
云雷西北来,弥漫布九州。
万生息惔焚,我疾亦已瘳。
起哦不待晓,暗步禅堂幽。
落月倾屋西,候虫鸣不休。
坐令百感集,岁晏此淹留。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夏夜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夏夜二首

一场雨洗净了广阔的天地,使得天空更加肃穆,宛如秋天的气息。阴阳之间的变化是如此真实可信,残余的暑气已经逝去不再停留。在深夜,事物突然发生了变化,西风吹拂着帷帐,收拾着一切。云雷从西北方向来临,弥漫在九州大地上。万物焕发生机,我也已经康复。我起身,不再等待黎明,暗自步入幽静的禅堂。月亮西斜,候虫不停地鸣叫。坐在这里,让百感交集,岁月悠然停留。

诗词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雨水洗净了夜空,使得天地更加肃穆,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作者通过描绘阴阳之间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信任。暑气逝去,清凉的西风吹拂,使得大地焕发生机。云雷的到来象征着自然界的活力和壮美。诗人通过自身的康复,表达了对生命力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作者在禅堂中静坐,倾听夜晚的声音,让百感交集,享受岁月的静谧。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夏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和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康复的描写,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 《古离别》

    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天明去已远,寂默

  • 《送谢尊师自南岳出入京》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 《游栖霞寺》

    跻险入幽林,翠微含竹殿。泉声无休歇,山色时隐见。潮来杂风雨,梅落成霜霰。一从方外游,顿觉尘心变。

  • 《桐树》

    弃地瓦砾间,兹桐偶谁树。忆见拥西墙,俄成划烟雾。得时花弃鲜,照影清泉助。当轩蔽赤日,对卧醒百虑。惜哉禀受弱,妄使鸾凰顾。商声动犹微,秀色触已沮。低摧乱繁条,逼迫畏清露。暄晴幸未阕,飘落傥可拒。噫号冲飙回,激射阴霰聚。此势复可言,瞪视空薄暮。

  • 《送吕漳州》

    今朝一壶酒,言送漳州牧。半自要闲游,爱花怜草绿。花前下鞍马,草上携丝竹。行客饮数杯,主人歌一曲。端居惜风景,屡出劳僮仆。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