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瑕瑜不相掩》是唐代陈中师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宝石的美丽和瑕疵,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完美的向往。
诗中的“瑕瑜”指的是宝石,比喻人的美丽和完美。作者说出了一个事实:“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即使宝石有瑕疵,也不会掩盖其本身的美丽。
诗中接着说:“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这里指出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美都有各自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音韵也有所不同。美是多样的,并不仅仅限于一种形式和风格。
接下来的两句:“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提出了对于美的理解:美是可以统一的,但对于瑕疵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即使美有很多种,但追求美的心态是相同的。
然后,诗中用“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来形容美。这里的“光华”指的是宝石的光辉,这光辉透露出的是瑕疵的真相;“清润”是指宝石的清澈和透明度;“仰磨砻”则是指对宝石进行加工和打磨。这三个形容词一起描述了美丽和瑕疵的关系,即瑕疵并不会掩盖美丽,反而在光辉和清澈中显露出来。
最后,诗中说:“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这是对美的评价和展望。美不是妨碍善行和正直品质的,美与善的关系是可以和谐共存的。诗的最后一句指出,只有通过良好的工艺和加工,美才能真正成为一件宝物。
整首诗通过宝石的形象,展示了美与瑕疵的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通过这一形象,诗中表达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愿望,并传达了美与善的和谐共存的观点。
行缠不了醉生涯,空宿沙头卖酒家。最是晓寒吟未稳,雪深无面见梅花。
紫殿宵祈感圣忧,玉毫曾降梵王州。慈深三界云常聚,法遍诸天雨自流。袯襫趁耕皆帝力,污邪满载为民求。年年睿泽沾群物,愧未酬恩鬓已秋。
昔闻武夷士,皆是帝曾孙。李君即其人,命舛道常存。爱子已折桂,华组耀闺门,吾身可拂及,彩服归丘园。捧觞庆北堂,其乐不可言。清溪环幽居,远岫横前轩。弹琴咏招隐,芳意飘若兰。老夫无此分,何必矜弹冠。
三月三日雨新晴,相邀春伴冶西城。即倩山妻纱帽办,更烦小将犊车轻。好语啼春秦吉了,仙姿当酒董双成。凭君多唱嬉春曲,老子江南最有情。
隆岸围小河,纡郁江之隩。初看一泓窄,旋望百顷渌。艅艎与下濑,山屹复云矗。自治贵不试,此舟江左腹。向来胡骑南,势若撼坤轴。飞城截中流,群孽颈为缩。元凶坐自毙,犬羊仅还毂。千龄有机会,二竖方角逐。武刚环貔貅,突骑骛陵陆。古今常胜术,所投副所欲。神州欠望望,庙算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身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