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旬不雨赖龙乖,乾我茅斋一亩苔。
火繖这这当午立,雷车隐隐半天来。
催诗笑我孤吟苦,忧国愁眉八字开。
池水甫能添几许,儿童已报可浮杯。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夏雨》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本诗以夏日久旱不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雨后的喜悦和对国家兴衰的忧愁之情。
诗意:《夏雨》以干旱的夏季为写作背景,诗人期盼着雨水的降临,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夏日炎热的景象,但却没有雨水滋润,使得大地干燥,无法生长。诗人以茅斋一亩苔来形容自己的茅屋,暗示自身贫困,生活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然坚持写诗,表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盼,以及儿童报告雨来的喜悦,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宽慰。
赏析:《夏雨》通过对夏季久旱的描绘,展现了王迈对环境和国家的关切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将干旱的景象和自己的处境相结合,表达出对生活的困顿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在这种环境下,诗人坚持写诗,表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儿童报告雨来的喜悦,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希望和喜悦的色彩。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夏季的干旱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在逆境中坚持写诗,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四面烟霞一径苔,碧桃花际洞门开。椶冠道士向余说,时复有人骑鹤来。
水围聚落蔼藤缠,灵纪金刀祀典专。碑语谁非年月误,神功自托道途传。三乡捐廪祈多福,百里斋香卜有年。争怪野云头上起,村村先欲雨公田。
暮霭不知天远近,閒云休碍月升沉。
若以雪见我,以林为吾家。君其非诗人,不能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