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叶脱减秋声,山拥秋光到眼明。
秋兴悲秋俱有赋,安仁宋玉是前生。
姚宽(一一○五~一一六二),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舜明子。以父荫补官,初监进奏院六部门,官至权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召对时卒于殿廷,年五十八。有《西溪集》十卷,已佚,传世有《西溪丛话》二卷。《宝庆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姚宽诗,以《江湖后集》及他书所录,编爲一卷。
《下章安杜渎七首》是姚宽所作的一首诗词,作者生活在宋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林叶脱减秋声,
山拥秋光到眼明。
秋兴悲秋俱有赋,
安仁宋玉是前生。
译文:
秋风吹过林中,树叶纷纷脱落,减少了秋天的声音。
山峦环绕,秋光明亮地映入眼帘。
秋天的情绪激发悲伤,秋景与悲伤都有了各自的表达,
安仁、宋玉都是前世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首先,诗人描述了秋天的树叶纷纷脱落,减少了秋天的声音,意味着秋天已经进入了深秋,大自然逐渐进入了静寂的状态。接着,诗人提到山峦环绕,秋光明亮地映入眼帘,给人一种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感觉。
然而,在这秋景的背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情绪。他说秋兴悲秋俱有赋,意味着秋天的景色激发了他的悲伤情感,并且他相信悲伤与秋天是有关联的。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最后两句中提到的安仁和宋玉是指古代的文人。安仁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安仁孙,宋玉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宋玉。诗人认为这些人物是他前世的存在,暗示了他对文学和情感的深厚追求。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文学与情感的思考。它既展示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又融入了悲伤的情感,使诗词更具深度和内涵。
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
天边崧少远微茫,犹想霓旌驻水旁。逸态瑰姿何处在,尚应遗恨寄君王。
春尽江南归已迟,湘南风雨度花时。无因剪取湘江色,携看江屏画竹枝。
职事烦填委,文墨分消散。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沈迷簿书领,回回自昏乱。释此出西城,登高且游观。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安得肃肃羽,从尔游波澜。
郁郁雨相遇,出门草青青。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薄游五府都,高步振英声。主人才且贤,重士百金轻。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娱乐易淹暮,谅在执高情。
斗峰遥忆旧松台,为劝农耕特地来。短李高名光翠壁,伪刘陈迹没苍苔。洞天日永风埃净,岩壑云收霁色开。好景最宜供宴赏,操觚欲赋愧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