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诗词:《仙佛之孝十首·睦州》
【中文译文】
舍弃尘世回归母亲,隐居于幽深的禅关。与众人共同肩负担板,谁能领悟心中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作家林同创作的《仙佛之孝十首》中的一首,题名为《睦州》。诗中表达了主人公舍弃尘世的一切,回归母亲身边,隐居于禅宗的修行之地,并与其他修行者共同承担艰苦的生活,而又鲜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示了他舍弃世俗生活,回归母亲身边,选择隐居于禅宗修行的决定。他放下了纷扰和功名利禄,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诗中的"禅关"象征着隐居的地方,是主人公追求心灵净化的场所。
诗中提到与他一同肩负担板的人,暗示了主人公并非孤独,他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面对修行路上的困难。然而,诗中也反问了"谁能领悟织蒲心",意味着即便与他们共同修行,但真正理解主人公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的追求的人却寥寥无几。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舍弃世俗回归母亲,并追求心灵净化的决心与执着。通过修行的描写,诗中所传递出的情感是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波眼沄沄浪复轻,稍苏羁束过清明。倩人觅路先寻酒,久客怀乡始见饧。松下紫芽肥野菜,竹间青叶带山樱。自从一别齐安后,直到今朝始听莺。
闻说芳亭著意浓,留连美景一壶中。歌声不放莺声老,酒面长陪花面红。笋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线击东风。时人尽道春归去,疑是桃源路忽通。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狼藉愁桃坠脸红。凤辇只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相送临汉水,怆然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语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间。
青山咫尺不容看,岂是山灵意有难。定自知侬坐诗瘦,故令空雾作漫漫。
萧条安化驿,倦客思悠哉。积水连天阔,青山送客来。疏篱风卷叶,败屋雨生苔。寄语淮阳旧,人今放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