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薄游者,玄发当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县城俯京路,获见官舍里。
淹留琼树枝,谑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总角奉游从。
寒暑递来往,今复莲花峰。
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中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歷监察御史。禄山乱后,坐陷贼贬官。集七十卷,今编诗四卷。 扶风马挺,余之元伯也。舍人诸昆,知己之目,挺充郑乡之赋,予乃贻此诗。
献华阴罗丞别
华山薄游者,玄发当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县城俯京路,获见官舍里。
淹留琼树枝,谑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总角奉游从。
寒暑递来往,今复莲花峰。
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中文译文:
献给华阴的罗丞离别
华山上游玩的客人,玄发代表青春。
品德如仙官,尊卑皆丈人。
县城俯瞰京路,在官府里相见。
留连于琼树枝,戏水于春泉。
当年我在天目山,总角跟随游玩。
往来经历了冷暖,如今到了莲花峰。
别离的情感无论远近,离别之时让我忧愁。
谁能料到古人的话,才知道悲伤的风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献华阴罗丞别》是唐代储光羲所作,是一首离别诗。诗人以华山为背景,借描写游山的景色,表达了主人公与目的地华阴的罗丞之间的离别之情。
诗的第一联描述了主人公在华山上游玩的情景,主人公是年轻的玄发道士,品德高尚像仙人,与尊贵和卑微的人一起游山。第二联描写了主人公在县城中看到了罗丞的官舍,通过驻足于琼树下、戏水于春泉的方式,表达了对华阴的罗丞的留恋之情。
第三联抒发主人公对于曾经在天目山中相伴游玩的时光的怀念,既有过去的往来经历,又在如今到莲花峰时光的转变。第四联展现了别离的情感,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以古人的智慧来悟出人生中悲伤的不可避免,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感伤。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游山的情景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感伤。同时,通过对于历史智慧的回顾,让人不禁思考人生中离别的不可避免和悲伤的情绪。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思考。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